邓州网讯 人们常说,选择了护理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在我市有这样一位护士,从事护理工作13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饱满的热情、温暖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技术和炙热的爱心,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广泛赞誉。她先后获得“邓州市优秀护士”、“优秀护士标兵”等称号,她就是护士马云霞。
这是爱的选择
马云霞,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的一名主管护师,2000年毕业于南阳卫校,2004年开始就职于市中心医院。一个从小见血就会头晕、打针都极度害怕的女孩,谁知道长大却会报考护理专业,选择当一名护士?
马云霞一双灵动的大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笑着说:“虽然我小时候害怕打针,但是特别崇拜打针的护士,打针时,护士把针管里的小气泡放掉或弹下去,找准血管扎进去,我觉得她们特别勇敢。”从小立志做一名白衣天使,原本可以有更多别的选择的她,毅然决然选择了护理学校。
“当我从护理前辈的手中接过这顶护士帽置于头顶,前辈就教导我们‘选择了护理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马云霞回忆刚进医院时的情景笑着说。
但“奉献”二字对于当时刚刚步入社会的她并不以为然,直到后来戴上白色的燕尾帽,穿上洁白的护士服,从骨科、急诊、ICU、儿科,一次又一次地穿梭于病房之间,13年护理工作一路走来,马云霞才逐渐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叫作“天使”。她深知其中的甘苦和内涵,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选择和坚持。
这是爱的本能
“对生命的怜惜与救助并非只是纯粹的工作,它更像是爱的本能。”每天,马云霞和医院儿科的护士们都用辛勤守护着幼小生命的成长。她们不仅要与孩子的病情作战,也为家属的焦虑着急,她们将爱心、细心与责任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
记者走进儿科病房楼,里面大大小小救治的全是0到14周岁的孩子。各种哭声、笑声、喊叫的声音频频从不同的房间传来。
“这一阶段,是生命比较娇弱的时期。”马云霞告诉记者,小孩子生病不像大人有一定的忍耐力,我们不仅要面对无法表述自己病情和需求的患儿,还要面对焦虑心疼、将孩子视为心头肉的父母。因此,儿科的护士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难度都相对较高。
在娇嫩的皮肤下,孩子的血管难觅踪迹,有时候给孩子打针、抽血都是一场“硬仗”。
“注射扎的是孩子,同时也是父母的心,给孩子们扎针时,要慎之又慎,力求一次成功。”马云霞说。
有一年冬天的深夜,马云霞接到科室电话,称一患儿血管难找,扎了好几针都不成功。马云霞放下电话赶紧穿上衣服往医院赶。由于患儿身上起了水泡,几乎看不到血管。她深吸一口气,屏气凝神,稳稳一针下去,穿刺成功了……紧张得要哭起来的孩子父母连声道谢:“感谢,感谢,你的手真神了!”马云霞的“神来之手”是多年练就的,靠的是她灵敏无比的感觉,凭着这种“神一般”的感觉,再难扎的针她都不在话下。
跟着马云霞在一个个病房间穿梭,她与家属详细沟通孩子病情,嘱咐刚做完手术的孩子家长如何护理,叮嘱即将出院的孩子家长注意事项。她跟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像个大姐姐一样亲近。
爱心是亲和剂,耐心是缓冲剂。患儿的病情好转,是马云霞最大的心愿。身为人母,她对患儿家属的痛楚感同身受。她将爱心、耐心融入到一次次对弱小生命的输液、抽血、扎针等细节当中。
这是爱的奉献
“马护士,我是赵集的小赵,孩子出院后一切正常,你真是个暖人心窝的好护士啊。”忙碌间隙,马云霞接到已出院回家的患儿母亲的来电。
医者父母心。在病房里跟患儿家属说起马云霞,大家都说,“她是患儿的‘好妈妈’。”
“把孩子抱在怀里的时候,特别能理解孩子家属的心情。”马云霞说,“在孩子的眼里,透射着生命的美好。”
13年来,她既承担护士的职责,又扮演着母亲的角色,照顾患儿的吃喝拉撒,但唯独却忽略了家里已上小学三年级的8岁儿子。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马云霞已经连续多个节假日没有休假,一直坚守在病房。
“每当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看到儿子在婆婆的陪伴下做作业,鼻子总是酸酸的。”马云霞的爱人在南阳工作,儿子这些年一直是婆婆带大,每天接送上学、放学。
儿子曾向妈妈抱怨:“我多么希望老师就是我妈妈,这样我就可以天天和妈妈在一起了……”马云霞听了,心酸不已。那一刻,她多么想自己就是学校那位天天跟儿子在一起的老师!然而,当她走进病房,又情不自禁地融入另一个“妈妈”的角色。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犹如田野地间的一株小草,大海一滴不起眼的浪花,十几年来她把愧对家人的酸涩,患儿家属的感激,工作的苦和累,全部化做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对患儿的爱心与耐心,她以行动和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让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灼灼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