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南省优秀基础教育工作者”,他两次代表邓州参加南阳市初中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竞赛,一次参加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均捧回一等奖。他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教师到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一路走来,三十多年辛勤耕耘,无怨无悔。他,就是市劳动模范、教体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马克老师。
1959年出生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的马克,阿勒泰地区师范毕业后在新疆建设兵农十师一八八团部中学执教三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1983年5月调回原籍当时的邓县。
第一次到腰店初中报道,校长看到面像文弱,说着一口听不懂的新疆话的马克,便开门见山地说:“要在乡中干,就教初一两个班语文,三个班历史,外带一个班的班主任,不想在乡中干,就到附近的黑龙大队教小学。”“我愿试教一星期,学生说不行,我情愿一辈子教小学。”
试教的短短的一星期里,他真心对待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主动找到校长,要求把这个“蛮子老师留下来”,校长终于答应了,学生们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他正式担任初一语文和历史的教学工作。一个学期过去,马老师凭借不凡的教学能力改教初三语文,并与毕业班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更好的教好这些乡里娃,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一边教学,一边自修大学中文的一些课程。买不到的自修教材就借来抄写。白天他要备课、上课和批改大量的作业、处理班主任事务。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开夜车”自学中文课程。他发现,冬天合衣而睡,不盖被子,不到一个小时人就会被冻醒,采用这种“冷冻法”,学习一会儿,躺下睡一会儿,再学习,再躺下。如今马老师有严重关节炎病,关节变形、红肿,一遇阴雨天就隐隐作痛,病根就是在那时落下的。
有一天早上起床,关节病发作,他左腿不能支撑身体,一下歪倒在木椅棱上,造成肛裂出血,半天起不来。有个叫张浩的学生要交作业,发现马老师倒地不起的惨状,喊来医生,医生要马老师卧床休息,但他怕耽误学生上课,硬撑着上完了一节语文课,鲜血滴在袜子上,学生们一起抬着马老师硬把他送回了住室养伤。养伤三天,他不能坐着,趴在床上批改了两个班近200篇作文。
1985年他辅导学生参加邓州市中学生“姚雪垠作文奖”竞赛,一举夺得初中段一等奖第一名,其学生的作文《我家的欢乐》送到了北京姚雪垠亲自批阅。1986年8月,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选人城区一初中任教初三语文。原任腰店乡教改组秘书史国学说;“当时,实在是舍不得马克老师调走,多次挽留,人才啊!”
马克老师自小生长在新疆,讲的是新疆话,语言中夹杂了不少豫西乡村土话和“邓县普通话”,使他在讲课中显得“南腔北调”,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他下定决心苦练普通话这一教学基本功。
他就让学生把他在课堂上讲的“土话”记下来,逐一校正。学校有个东北籍的董美玲老师普通话说得地道,他经常请她听他讲课,每听一次都让她他“正正音”。并订了《汉语拼音报》,一有功夫就拿出来读,还特意借了一架小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磁带,开始小声跟着读,后来大声读,有人说他“像得了神经病”,可他也不在意。他还利用暑假报了普通话学习班,不仅细读《普通话教程》一书,每天还熟读一百个生字,一篇带拼音的普通话范文,同时完成一篇五分钟左右的口头作文。长时间的求教学习,他写成了《谈普通话及推广问题》一文,还获得了南阳市教研论文一等奖。1991年他参加河南省普通话等级考试,取得了91分的好成绩。1995年12月参加南阳市初中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大赛,教读《海燕》一课,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成为赛课一大亮点,颇得好评。
如今,当记者走进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大门口,问起马克,门卫员说“马老师总是来的早,走得晚,五十几的人啦,还是兢兢业业的干着。”走进他的办公室,一摞摞堆放的教研成果书籍见证着他的三十多年的辛勤付出:在刚刚过去短短的三年中,他主持两项省级课题研究,即作文专题研究和多角度群文阅读研究,其专题作文参考与点拨研究一书受到苏教版初中语文总主编洪宗礼先生的高度评价,称“一线教师为一套语文教材配套同步作文辅导书,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马老师去年底,还被河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学语文国培研修班,50多岁的他在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讲台上,代表语文国培研修班全体学员上了“同课异构”实践课堂示范课,其独创的群文阅读多角度阅赏探测教学模式受到在场的众多专家一致好评,并获得了北京大学颁发的荣誉证书,为河南和邓州教师争了光。
马克,他如穰原教育沃土的一头拓荒耕牛,不断进取,且引领着邓州新一辈的教育新秀,昂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