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嬗变

2007-07-03 10:33:39 作者:胡继彦 高文胜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2007年,市职业教育中心毕业生成了企业的“香饽饽”。528,深圳创维集团派专人奔赴邓州市接走了该校计算机和电子电器专业首批60余名毕业生;623,苏州华硕集团又将邓州市职教中心200余名毕业生安置到集团本部上班。紧接着,广州华必信集团、温州人本集团、深圳富士康集团、东莞爱谱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接踵而来……今年的毕业生,已全部被企业接收。与此同时,“秋季开始新生全免费入学”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时间,到邓州市职教中心咨询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仅在三年前,这所学校还处在“招不来新生、留不住学生、送不出毕业生”的尴尬境地,现在怎么出现了挤着来、抢着要的局面了呢?日前,记者走进邓州市职教中心,通过深入走访,揭开了该校成功嬗变的谜底。

 

谜底之一:永不止步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大做强,将学校打造成邓州市名副其实的‘职教航母’!”―――王维

邓州市职教中心的前身是邓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自1983年成立之后走过一段平稳发展之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在职业教育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举步维艰,生源不足、就业无门、资源匮乏、恶性竞争等制约了邓州职业教育发展。2003年,邓州市一职高曾一度出现仅存两个专业、在校生不足200人的困顿局面。

2005年初,新任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维被推至职业教育的风口浪尖,面对严峻的形势,熟悉职业教育的他却坚信,“发展就是硬道理”。上任伊始,他便带领班子成员主动出击: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全面分析邓州职教发展现状,精心酝酿整合邓州职教资源,积极向市教育局建言献策,努力找寻一条快速推进学校发展,更好服务本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510月,一直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邓州市委、市政府在邓州市一职高的基础上,整合一职高、赵集职高、林扒高中、桑庄高中等四所公办学校,成立了邓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使其成为邓州市规模最大、专业最多、师资力量最强、教学及实习设施齐全的中等职业学校。

随着学校的发展,“努力做大做强,把学校打造成邓州市的职教航母”迅速成为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斗目标。

瞄准目标,他们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心副校长告诉记者:“职教中心成立之后我们更忙了。为抓管理,我们想办法、拟方案、定制度;为使学校上规模、上档次,我们跑资金,要项目,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是吃住在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6年,在邓州市职教中心成立一年之际,通过邓州市委主要领导的牵线搭桥,中心先后与河南省3所知名职教大中专院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开设了电子信息与工程技术、工民建、机械设计与制造、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等5个专业,两年招收学生600余人。均培养成为国家紧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中心开设专业达12个,教学班增至41个,在校生2600余人。与两年前相比,实现了专业种类、班级数量、在校生人数等的全面翻番。

2007年春季,中心招生工作实现开门红,招收涉及计算机、模具、会计电算化三个专业新生108人;3月,中心主动工作,积极协商,使邓州市成人中专4个教学班近百名师生,部分并入职教中心;4月底,中心投资60余万元购进数控机床等设备,使学校实验实习设备达1300余台(套),总投资近600余万元;5月,中心四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全部被我市教育局作为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备选项目,向上级推荐。

 

谜底之二: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

“市场导向即是学校的航向,职业学校要发展务必要学会‘看风使舵’。”―――王维

在邓州市教育界,王维是较早接触职业教育的校长之一,多年的思索和探索,使他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他深谙,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只有实现顺利就业,才能使职业教育永葆青春活力的道理。自2005年以来,邓州市职教中心把调研与分析市场需求工作提到了重中之重,广泛收集社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各种信息,定期派人到企业调研,组织人事、劳动、企业联谊会,了解市场用工信息,做出人才需求预测,把市场与企业之需作为职业学校办学的“风向标”,作为调整专业设置的依据。

2005年,当“数控技术”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还是一个陌生名词的时候,中心就开设了“数控操作技术应用”专业,引来了一股数控专业招生热潮;2006年,中心又根据对中东部和本地经济现状的调查研究,依据市场需求,重新调整了专业设置,淘汰了一批过时的专业,加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等热门专业建设,使专业调整成为发展的保证,拉动了职业教育的新增长。

对于邓州市职教中心专业设置调整前后的变化,中心教师这样描述:“过去是蒙着头干,专业设的不少,但不对路,学生毕业了没人要,出了力,毁了学校的声誉,学生越来越少。现在专业是热门,学生刚入学就被用人单位预定一空,生源越来越多,教师也越来越有干劲!”有一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2004年,邓州市职教中心招收新生380人;2005年招收860人;2006年,入学新生达到1320人。

 

谜底之三: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让学生掌握一门精湛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是邓州市职教中心对学生的承诺,也是邓州市职教中心人的追求。”―――王维

“技能面前没有差生”。针对职校招收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习惯较差的情况,邓州市职教中心站在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狠抓办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一门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此,中心打破旧的教学框架,另辟捷径,实行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比例为334的课时计划,剔除了统编教材中的繁难偏旧,增加了新型实用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缓解学科坡度,拓宽知识广度,训练学生知识熟练度”;在训练上紧扣学生实际自主命题,让学生找回自信,逐步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生考核上,实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分开考评。

为了使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更加扎实过硬,更贴近企业的用工实际,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力争做到邀请联办企业有关人员参与,并实行动态管理,适时对照监督。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过程也邀请联办企业参与,确保学生所学即企业所需,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轻松胜任岗位工作。此外,中心还坚持开展就业指导教学,把来自合作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企业理念等编入课程,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促进学生理想和企业理念的趋同,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使学生在校之时就形成职业意识,适应就业岗位需要。

为保证教学质量,中心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全校教师均要参加一次国家或者省级统一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2005年、2006年两年,中心精心选聘26名本科优秀毕业生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目前中心65%以上的专业课教师都已取得了高级专业技能证书。中心推行“学徒制”,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学习,由高级技师进行专门辅导。依据“双师型教师成长计划”,今年,该中心又选派28名教师暑假赴联合办学企业实习,以使之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中心教职工总数已达192人,专职教师156人,“双师型”教师就有60余位。

过硬的教学质量促成了中心的悄然变化,在短短的两年间,中心就业安置从过去四处奔走联系企业安置学生,变为现在足不出户筛选更适合学生就业的企业。2006年,在用人单位于广州市组织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生师岩一枝独秀,在多达4000余名大、中专学生参加的竞聘中以面试第一、综合第二的成绩胜出,被香港房地产代理管理局录用,成为仅有的三名幸运儿之一。就在记者采访期间,2006年“挖走”50名毕业生的深圳国普托威电子有限公司人事部连续发来传真,希望学校设法组织一批在校生利用暑期到该公司顶岗实习,月薪不低于1500元。

 

谜底之四:创新是中心发展的“加速器”

“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组织学生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实施‘就业跟踪’服务是当下职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王维

在邓州市职教中心新生接待处,一位咨询后的家长非常高兴:“真没想到,让孩子到职教中心上学,不仅能学到一门扎实技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在校三年不用花家里一分钱。”这是邓州市职教中心尝试走学生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之路所带来的新变化。

邓州市职教中心在校生大部分为农村学生,不少家庭经济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6年以来,学校面向广大农村贫困学生实施了许多招生优惠政策,“先入学,后交费”、“特困生免学费”等。虽然在实施一项项“助学扶困”措施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增加许多压力,但校长王维告诉记者,中心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实行新生“零费用”入学,这虽然给学校运转带来很大压力,但更增添了学校前进的动力。他说,学生在校期间费用有两部分:一是学费,二是生活费。国家对职校生资助金的发放完全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中心组织一二年级在校生利用暑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勤工俭学,在第三年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既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可全部解决学生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问题。近日,中心参加2007年度“顶岗实习”和暑期勤工俭学的400余名二、三年级学生即将成行。实习期间月工资均在1500元以上。

为确保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轨道,该中心实施“就业跟踪”服务、为学子提供终生“呵护”。中心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一”,即一个承诺―――学校100%为学生安置工作,三年内免费再上岗;一张名片―――要给学生留就业安置老师的联系电话,学生有事第一时间内通过电话反映情况;一个热线―――毕业生就业校长热线,使校长及时了解学生对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并给相关人员或单位做出相应的解释;一次回访―――学生安置工作一周至一个月期间,中心要派教师做一次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岗情况,协调与企业发生的矛盾和纠纷,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实施就业跟踪服务以来,建立了中心与家长互信,树立了中心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诚信形象,为中心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