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镇娘娘庙小学是清初庠序私塾的延续。新建于1949年解放初期,位于白牛镇偏远的东南角十公里处,学校建筑面积仅550平方米。经过岁月的沉淀,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海里的小船——风雨飘摇。
但是近两年来,学校一班人勠力同心,让村里学生基本全部返回本校,人数由之前的12人增至63人,校园建设、团队管理、师生素养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近日,笔者再次回访该校,去探解这所学校发展的真谛。
校长爱心规划
“拯救一所偏远学校,这‘摊子’确实不容易。”校长刘文礼动情地说,“我第一次干校长,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但转念想到领导对咱的信任,想到留守儿童对知识的企盼,便暗自鼓劲儿: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学习办好。”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声誉的好坏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质量。就如何“面向全体,突出培优”,深挖教师的干劲儿和学生的学劲儿,刘文礼制定了教师奖励“三步走”措施:对于早早到岗、积极投入工作的教师,设置最佳出勤奖;月考中三率和第一的奖200元,期中期末第一的重奖;以班级为一个单位,整体优秀率达到目标值的再奖。
对于优秀生和后进生,刘文礼也很有一套。对考试得第一名的学生奖励100元,书包、文具包各一个,蜡笔一盒,本子若干,其他优秀学生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后进生,主要以鼓励为主,只要有进步就有奖品,慢慢地,大家的学习热情逐渐升温。
除了提高奖励力度以外,刘文礼专门定制了“延时服务”。中午放学,全校63名学生和几名教师全部在学校就餐,饭后老师进教室答疑解惑。下午放学,延时服务到六点。老师免费为学生辅导,遇到家长没时间来接学生的,孩子就在学校跟着校长吃晚饭,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村委尊师重教
2019年12月14日,娘娘庙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传斌号召在外乡贤、乡村名流、普通民众等,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捐资助学活动,刘传斌及村支两委带头自掏腰包,纷纷慷慨解囊,共募捐善款4余万元,专门用于贫困生补贴、优秀学生奖励、升入名校学费补助、学校灶台维修等等。
一直以来,娘娘庙村两委十分重视支持教育,不管是节日慰问、大小活动,还是水电维修、校园施工,他们都会亲自到校,施以援手。如今的娘娘庙小学在村委及各方的帮助下大变样,教学楼墙体粉刷一新,填补花坛重新硬化地坪,漏水的楼顶统一翻修,所有隐患线路全部改造,幼儿园换上了崭新的悬浮地坪,校园外一条宽敞的马路直通校门口。
看着一天天热闹的校园,刘传斌笑着说:“娘娘庙小学是我们村的‘聚宝盆’,村民安心地把家里宝贝娃儿放在这里,好好受教育,将来一定能够成才成人。”
教师亲情关爱
“学校只要有小朋友生病了,校长就为他开‘小灶’。”四年级学生张书灵开心地说,“在学校吃的比在家吃的还好,天天不重样,我最喜欢吃学校的米饭、炖排骨、饺子,还有八宝粥……”
11岁的小书灵,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看到家乡学校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便把孩子转回来。回来后,老师们精心关爱,耐心辅导,她的学习成绩和习惯素养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像张书灵这样的孩子,老师们很少问起过去,更多的是关注现在及未来的成长。学生犯了错误,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课堂上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老师们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讲解;还没有吃透的,就利用放学延时时间再辅导;第二天入学,老师会重新出题,随堂测试,再练习再巩固,查看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以前老师注意不到我,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老师关心我,注意我,手把手教我,还经常让我当小老师,我心里特别自信,我的好朋友也多了,老师就是我的好朋友。”张书灵扬起小脑袋,一脸地兴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娘娘庙小学秉着“求真务实,质量为先,追求和谐,享受快乐”的教学宗旨,一步一个足迹,一脚一级台阶,用真诚实干赢得家长的肯定。学校也正如园内高大威武的雪松,翘首挺立,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