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又特别提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作为“四议两公开”发源地,如何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加快全面小康社会步伐,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有印、市文明办主任曾庆俊。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坚持‘四抓四促’(抓传承、促落实,抓创新、促规范,抓基础、促发展,抓提升、促效能),力求以组织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有印告诉记者。
去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时强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这意味着“四议两公开”将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张有印说,抓传承、促落实就是要抓住这一契机,握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把村级管理的“金钥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社会管理创新等纳入“四议两公开”决策,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涵更丰富、程序更完善、决策更科学、监督更有效,推进农村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
张有印说,“四化双评”是我们探索创新的工作,下一步,重点在促规范上下功夫,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在涉及大部分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弥补基层党组织服务个性化需求的短板,形成“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民主科学决策、“四化双评”优化管理服务的“党建+民主科学决策+全方位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增强主责主业意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抓基础,促发展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村两委干部结构,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大对新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功能完善的党组织活动园地,从而满足党员群众各种活动需求,使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壮起来。”张有印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还要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乡村精神风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市文明办主任曾庆俊说,培育文明乡风,首先要加快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城乡全覆盖,以“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为载体,抓好移风易俗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进一步破除农村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陈规陋习,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良好习惯。
文明村镇创建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重要途径。曾庆俊告诉记者,今年,按照南阳市文明办要求,以后各乡镇党委政府机关不再创建文明单位,统一改为创建文明乡镇,创建政策的变化对推动文明村镇创建起到积极作用,确保如期实现“十三五”末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的目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曾庆俊说,培育乡风文明还需要广泛开展典型评创活动,积极指导和引导全市各乡镇围绕文明家庭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各类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和新乡贤群体示范作用,让尊老爱幼良好风尚成为一种主流,让家庭更温暖、乡村更文明、社会更和谐。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谈起部门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曾庆俊说道,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立足部门职能,认真落实扶贫扶志工作,紧扣“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要求,把孝善敬老活动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发挥好结对帮扶、志愿帮扶的助推作用,通过思想扶志、文明扶志、文化扶志,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自主脱贫信心和勤劳致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