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党建馆里,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见证了15年来我市从探索到不断充实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历程。党建馆入口处,一幅党员干部用写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杠杆撬动“三农”的漫画,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在我市各行政村为民服务中心,时常会见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印着“农村工作”字样的锁头上,挂着六把钥匙,左边四把、右边两把,分别代表着“四议两公开”的六个步骤。
“这项发端于我市农村基层的工作法,就像一把金钥匙,巧妙地化解了农村干部群众间的隔阂,理顺了基层民主管理的流程,15年来,已经深深扎根邓州基层,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黑晓森说。
探 索
20世纪90年代,受农村税费加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干部工作方法粗暴等因素影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群关系恶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当时,全市有578个行政村,其中后进村占6.4%,工作仅能勉强运转的村就占到12.8%,个别村级党组织甚至完全瘫痪。”黑晓森说。
为此,2004年,市委组织部深入农村进行了将近半年的调研,并以裴营、文渠等乡镇为试点进行先期探索,最终提出了“4+2”工作法,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
通过半年的试点推行,初见成效。2005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推行“4+2”工作法的决定》,正式在全市全面推广。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落实,我市又出台相关文件,把议前、议中、议后需要做的工作、注意事项及公开范围、公开时限等分别做出具体规定,并建立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等制度,保障了工作法的科学运用。
“仅两年时间,我们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就有了显著改变,社区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湍河街道姚巷社区党支部书记钟青理说。
推 广
2009年8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始在全国推广。2011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像这样的探索在基层各个领域要倡导和支持……”
我市常年有60万人外出务工,且年年不断增多,会怎么开?此时,微信、短信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大显身手”,有效解决了村民不能现场开会的难题。
而对只涉及一个村民小组的工作事项,我市还创新推出了“村民小组理事组提出实施意见,村‘两委’审查同意,村民小组户代表会议决议通过”的“一提二审三通过”程序,提高了议事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
“2016年修建郑万高铁时,从我们村穿过,涉及永久占地补偿问题;我们通过村民小组‘一提二审三通过’工作程序,把国家政策和实施方案一一给村民讲清楚,又让本小组村民代表参与了高铁占地安置补偿款的相关会议,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和猜忌,使征地工作得到圆满完成。”小杨营镇杨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喜明说。
提 升
如今,我市要求所有乡镇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在安排部署工作时必须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时限、程序相结合,给农村基层预留民主决策、协商时间。“大事按程序,小事靠理念,有事就协商”已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据了解,目前我市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精准退出及产业帮扶过程中,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旧城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和湍北新区土地征收等一大批重大民生工作中,“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自如,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又不好解决的大事难事。“‘四议两公开’实现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员民主权利和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机融合,党群同心,共谋发展。”张楼乡茶庵村党支部书记李士东说。
在我市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面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626个村(社区)全部圆满完成换届任务,支书、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9.7%,“两委”交叉任职占比81.9%;同时,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小组长3904人、村(居)民小组长6709人,推选新一届村(居)民代表31609人。
“立足实际,我市不断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应用范围。在城镇社区推行了‘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党员及居民代表在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执行征求意见建议、提议、商议、决议及两公开的工作程序,建立了社区党建协调会、社区居民议事会等配套制度。目前,‘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市社区得到了有效推广。”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