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依据脱贫政策,认真研究,一致同意社区最后一户贫困户脱贫。”1月15日,谈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带来的便利,湍河街道姚巷社区党支部书记钟青理说。
行走在姚巷社区,平整的硬化道路,整洁的村内环境,健全的休闲设施,墙体上印刷的“以社区为荣,热爱社区”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
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多年的钟青理,谈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满脸欣喜:“以前组里的党支部长期被边缘化,成了‘空壳子’,许多村民对国家的好政策不明白、不参与,党支部发挥的作用很小,社区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时常常遇到阻力。”
如何激活农民基层治理这“一池水”?
“让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向发力!”市委书记金浩说,这是邓州市给出的答案。
“四议”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自2004年我市探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来,全市各乡镇(街、区)正视基层治理情况复杂的实际,勇探敢试,积极创新思路,把党的领导融入村民自治框架内,在村级事项决策中引入了村民会议、党员会议等,让群众广泛参与决策制定、过程监督、项目实施,迅速做通了涉事群众工作,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融洽结合,闯出了一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村里路怎么修、土地怎么流转、低保户如何评定?以前村组遇到这些问题时,群众往往争执不下,难以协调。”文渠镇泰山村党支部书记黄书杰说。
前几年,因村里部分道路状况差,特别是雨季,群众出行很困难,村里广泛征求意见,拟对村道路进行硬化。但是想法遭到了部分群众的阻挠,因为涉及群众在路边种的菜和每家每户的下水道等问题。”黄书杰说,村委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工作,后经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再由村民代表进行决议,大家积极发言,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把此项工作中群众的分歧降到了最小。最后通过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并同步公示,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文渠镇泰山村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不管是环境卫生整治、秸秆禁烧、迁坟补偿,还是危旧房改造确定等村内事务,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实施,村级各项事务快速推进。
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的十多年中,为了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党的群众路线得到更好的践行,我市把坚持党的领导融入村民自治框架内,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赋权于民,让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群众做得了主。经过实践锻炼,全市基层干部不再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办事流程,逐渐从最初的不想用,转变为坚持用,逐步发展为主动用。
“以前可能是村委班子开个会就商定提议了,现在在提议前都是经过多方走访打听,听听村里人的意见,大部分人觉得好我们才会提议,不可能事先没讨论就拿到会上表决。”张村镇朱营村党支部书记朱志华告诉记者,这个工作法是越用越活,多沟通协调是最好的办法。有的村民有意见,怒气冲冲来到村委要说法,工作人员先把人请进屋内,端茶倒水,对方气就消了一半,然后再耐心沟通,最后群众心服口服地离开村委,工作也就顺利开展了。
“以前我的想法是种好自己的地就行,别的事跟我没关系。村里的事我们也没发言权,开会我也不想去,现在村里的大小事都可以讨论,感觉不合理可以否决,咱也有了参与权。这不,困扰了我们几十年的宅基地问题,在一年内解决了。”村民朱桂党高兴地说。
“我们科学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具备建房条件的村干部一律不准建房,把方便和利益优先让给群众,得到了全村干群的一致拥护。”朱志华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运用,让朱营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十年磨一剑。如今在我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成为破解基层难题的“一剂良药”。2010年、2013年、2019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项好举措能激活‘一池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工作法让‘自家人管自家事’‘群众事群众议’,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接受和认可,极大地降低了基层社会治理成本,破解了农村基层治理的诸多难题,群众间、干部间、干群间的关系和谐,干部积极性被极大调动,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这‘一池水’真正活了起来。”金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