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日前,我市青年王其一,在当地的优惠政策驱动下,投资50多万元在家乡创办了一个胶合板厂,吸纳富余劳动力60多人到厂务工或从事木材贩运、板材营销业务,他还利用已打开的销售渠道同周围7家木材加工企业联合,当起销售龙头,拉动了当地的木材加工业。
眼下,像王其一那样,我市共涌现出三种“能人”,即:企业家、经济能人和优势农户2.4万名。去年以来,我市由于这些经济主体的膨胀,使3.5亿元民间资金变成资本,兴办各类经济实体4700多个,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使我市去年的生产总值达1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8元。
我市决策者认为:中部地区和先进地区很大的差距在于先进地区的能人和企业家资源占有比例大,内生动力强劲;中部地区比例小,内生力弱,要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激活内生动力。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资源是撬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支点,是内生动力的主体。整合好这些人才资源必将引发农村经济形式和结构裂变,形成放大效应,有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我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家和经济能人脱颖搭建平台。首先清理文件,废除有关不利于农民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关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去年以来共有3000多农民进入小城镇成为市民;其次以机关效能提高年活动为载体,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实行办证代理制和限时制,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办事行为。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优化投资环境。开展万人评行风活动,真正使各级部门成为能人经济发展的支持者。放活政策,倾力服务使一批有商品意识的农民跳出传统农业,使那些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职工投身下海经商主战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兴建小加工、小运输、小门店等。都司镇朱文占一次性投资80万元,兴建企业安置17名农民工到厂就业。
广辟招商渠道,让外地项目和企业家扎根我市。一是激励招商,规定凡乡镇引进的进入园区的项目其产值和税收计入乡镇;凡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对引资人按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二创新招商形式,我市不仅积极参加省经贸洽谈会、浙江招商会、香港、镇江等大型招商活动,而且还推出网上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以代理招商等形式,提高招商的成功率;三是实行项目建设负责制,我市四大家领导分包大个项目建设,所有项目建设都建专人负责制,确保引进一个建成一个,变外力为邓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大小项目460多个,雪阳彩棉厂老板刘红中兴建的雪阳彩棉厂,同当地农民签订了包销合同。我市去年就发展彩棉2万多亩,实现了企业有货源,农民能增收的目的。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土地等资源向优势农户聚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财政部门对“林、牧、烟、棉”种植大户和彩棉种植户给予财政补贴;涉农部门对植烟大户、植树大户给予打井配套和大型家机具购置分别给500元―2000元补贴;对养殖大户给予免费良种繁育、免费防疫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实施意见》,推出六种形式促使土地积极向优势农户聚集。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对小加工、小商贩、经纪人免证照、免税收、免管理费等服务;对企业家在资金、环境方面重点倾斜,银信部门倾斜贷款规模,对信用户积极放款支持;税务部门给予低额定税、减免征收等税收优惠。丁集村是个“打工村”,外出打工人员很多,造成相当多的耕地粗放种植,效益低下。该村种田能手王体凡以往想租种土地致富,却没人支持。市里出台政策后,他同外出打工人员协商一次租种土地600多亩,购置全套农机,目前各种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那些打工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受益,还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心打工获得更大的回报。至目前,我市3778家优势农户连片种植的耕地达25万亩,8万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到城市和小城镇中,从事运输、商品流通服务等第三产业,加速了邓州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