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兴镇富民————九龙镇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9-23 19:48:06 作者:史 娟 通讯员 王 雨 来源:
分享到:

岗岚起伏,硕果飘香,秋日的九龙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时间回到2016年,却是另一副模样:地处偏远,乡村凋敝,发展滞后。2016年以后,九龙镇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壮歌中,以党建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依托,勠力同心,将落后乡镇,变为“丹水桃李之乡”,带动百业兴旺,贫困发生率降至0.38%,唱响了动人的脱贫致富乐章。

抓党建 促脱贫

“队伍不强,怎么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2016年6月,九龙镇党委书记赵中玉,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逐村走访调查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百姓心里有杆秤’,考核干部的首要标准就是‘民心’。”谈及走访调查,赵中玉说当时心里沉甸甸的,一些村干部成了“摆设”,谁领着老百姓往富裕路上奔呢?

抓党建、建队伍、基层党组织评比和换人,嘁里喀嚓,赵中玉的几板斧砍下来,成效显著。脱贫小组建起来了,“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率达100%。“赵书记把每个人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村干部办事儿虎虎生风,铆足劲儿往前赶哩。”姚营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学佩说。他借用了赵书记抓队伍的措施,贫困村原来涣散的村委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党员干部主动清扫村里卫生,自掏腰包修补道路桥梁。全镇各级党员干部步调一致,同心同向,基层党组织迸发出极大活力。

丹水桃李之乡

树立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儿的九龙镇党员干部,跑遍九龙镇原有的大小企业和合作社。一个多月下来,大家脸晒黑了,腿跑细了,发展思路却在脑海中逐渐铺展开来:九龙镇7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以上是丘陵地,加上有丹江水灌溉,适合发展林果业,而且有发展良好的林果合作社引领。

彼时,返乡创业的村民张士信从山东引进的冬桃已挂果两年,挂满枝头的冬桃粉嫩脆甜,大的足有1斤3两,远销香港等地。位于舟陂村的远景合作社,沿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种植的黄金梨,如糖似蜜,销售畅旺。

真是瞌睡遇见枕头。九龙镇党员干部到张士信的果园考察,发现冬桃季节性差异明显,耐储存,常温下最长可放置一个月。为了避免冒进,他们请来了河南省农业专家,商讨冬桃、黄金梨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最终确定了“丹水桃李之乡”的产业发展目标,将冬桃和黄金梨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首选。

“万事开头难。我自己先种,在实践中了解村民遇到的难题。”赵中玉打头阵,率先种植了6亩冬桃,贫困户抛下顾虑,纷纷要求种植。

为了带动更多贫困户,九龙镇还积极招商引资,百果园合作社落地,种植冬桃1000亩,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及群众近百人就业增收。

2018年三月“九龙桃花节”举办,十一黄金周“九龙冬桃节”开幕,乡村旅游的大幕在九龙镇拉开。附近几个县市的游客与挂满枝头、红艳艳的冬桃合影,采摘、品尝,带着精美的冬桃礼盒和冬桃酒回家。自此,九龙冬桃声名远播,客商慕名而来,带旺了黄金梨等水果的销售,也让贫困户鼓起了腰包。

“这冬桃就是我们的金果子。”姚营寨村低保贫困户李明生提起冬桃,难掩喜悦。他种了4亩冬桃,由于管理好,冬桃基本上都被评为一级果,一斤比别人多卖1块钱,收益4.6万余元,外债还清了,干劲更足了。

目前,九龙镇种植冬桃3000余亩,黄金梨近2000亩,每亩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冬桃远销深圳、香港等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丹水桃李之乡”。

一业兴 百业旺

虽然冬桃、黄金梨成了脱贫致富的金果子,但九龙镇却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该镇副镇长周云庆告诉记者,虽然冬桃、黄金梨发展势头良好,但要想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必须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全力打造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格局。为此,九龙镇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引导了一批企业,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引进一批项目,倡导一批大户,并积极用好产业奖补和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助力贫困户发展小而精的特色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贫困村同心号的红泥咸鸭蛋上北京、深圳等地的餐桌,订单源源不断;开修理铺、跑运输、经营馒头店……在舟陂村,贫困户创业成为时尚;白庙村种植的700亩烟叶,烘烤出香软金黄的烟叶,被认定为湖南中烟技术与集成推广基地……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格局,已在九龙镇大地上如火如荼绘就。

“现在,我们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加速推进西亭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此为契机,将九龙镇以姚雪垠故居、红崖洞、唐王桥遗迹为主的小旅游文化圈,融入我市全域旅游的宏伟蓝图中,带动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赵中玉说。

美景如画,产业兴旺,九龙,走在大道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