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沿着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走到了林扒镇闫东村,映入眼帘的是如画的美景和群众幸福的笑容,和谐、舒适的新农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开。
近年来,闫东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群众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土地生金 百姓富裕
成片的稻田一望无际,满目苍翠。“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水稻已经是第二遍浇水了。”徐改斗正在绿油油的稻田旁忙碌着。
徐改斗告诉记者,2018年春,村里动员把土地流转出去,虽然自己家只有5亩多耕地,但他坚决反对:祖祖辈辈都是以种地为生,自己又不会别的技术,种地至少能解决吃饭问题。当时和他一样,不少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经过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谈利弊,全村流转土地3200亩,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水稻。
“把土地流转出去就是好。”徐改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五亩多土地流转费用是3000多元,我现在给种植大户浇地,浇一亩地20元,一次能浇100多亩,闫东村水资源充沛,都是自流灌溉,只需要在地头扒个口,水就进地里了,不费啥劲,钱也挣到手了。地里没活的时候,我就到工地上帮忙,衣兜里有钱了,日子越过越好。
“是啊,我现在给水稻除草、打药,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不仅贴补了家用,还照顾了家庭。”正在除草的赤光莲对徐改斗的话深有同感。
产业兴旺 群众增收
记者在金思源牧业有限公司看到,养殖区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挤奶车间内,奶牛安静地站在挤奶台上,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乳白色的牛奶流入大灌,再经过几道工序,新鲜的牛奶被送入蒙牛大型乳制品企业。
金思源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金海一直在郑州发展,2014年,他在闫东村委的协调下,依据该村地理优势,流转土地70余亩,回乡创办了金思源牧业有限公司,每年为周边群众增收100万余元。
“我在奶牛场,现在都是机器挤奶,活不重,每月能收入1600多元呢。”贫困户朱玉英高兴地说。
2016年,市里下拨林扒镇专项扶贫资金45万元,林扒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资金入股与托管分红”,组织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调查摸底,除政策兜底资金外,剩余产业帮扶资金41万元全部入股金思源牧业有限公司,协调企业提前将分红资金分发到户。
为更好发展奶牛产业,闫东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村支两委的提议放到村民大会上讨论,让群众自己做决定,通过讨论和分析,结合该村临近桑陶路的交通便利,最终确定了围绕桑陶路发展奶牛养殖产业示范带,流转土地500亩,专门用于建设奶牛养殖企业和发展下游衍生产业。
闫东村除了发展奶牛产业,还有70多亩的蔬菜大棚,为保障应季蔬菜丰收,在村支两委的协调下,金思源牧业有限公司的牛粪低价销售给蔬菜种植大户,不仅解决了牛场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还让蔬菜用上了有机肥,节约了成本。
优化环境 村民安居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每个夜晚,民房错落有致整齐排列,墙体彩绘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闫东村党支部书记周成斌介绍,村里环境的变化,得益于引丹局驻该村第一书记王子滨。2015年8月份,王子滨来到该村后,协调引丹局出资,修了6公里的村道,筹建了村敬老院,又协调市民政局为敬老院购置了床、电扇、桌椅等用品,现在敬老院有15位老人,均为该村五保、残疾和贫困户。
“住在敬老院就是好,吃饭不用愁,还能聊天、下棋,村干部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好事。”65岁的贫困户雷洪六说。
同时,该村又改造建设广场20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余盏,绘制脱贫攻坚宣传长廊800余平方米;新建教学楼一栋,对学校后面的坑塘进行了护坡和绿化,100多名学生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内书声琅琅。
如今,闫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模式,延伸到每一户、每一位群众中,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服务就在身边,群众信任村干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一个祥和、幸福的闫东村正走在小康路上。
村务公开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