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在刘集镇西阮社区,水泥硬化的林荫小道,整洁清爽的农家院落,犹似一幅精致的田园风景画。鸟儿在枝头鸣叫,几位老人悠闲地喝着茶,惬意地唠着嗑……这样一幅只有在城市公园里才会出现的和谐景致,如今在刘集镇西阮移民社区随处可见。
大棚撑起厚“里子”
3月5日,记者走进刘集镇西阮社区,除了整齐规范的两层阁楼,宽阔平坦的林荫大道之外,18座日光温室大棚,分布在碧绿的田野里,蓝天白云衬托下,蔚为壮观。
该镇党委书记邓涛告诉记者,西阮社区居民2010年8月从淅川县香花镇搬迁过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共178户,960人。为了使移民能够尽快“稳得住、快发展、早致富”,该镇积极实施深入推进移民发展致富工程,着力把西阮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优越发展的示范社区。
“美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移民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刘集镇党委副书记余林冲介绍,2013年10月,该镇通过多方筹资,流转土地40余亩,建设日光温室12座,种植反季节蔬菜。2015年10月,在市移民局的支持下,社区投入100余万元,建设了3个养殖小区,6座日光温室。
记者走进居民阮文铎的大棚,新栽的辣椒、黄瓜苗,油光碧绿。“我这大棚是春秋棚,现在种上苦瓜苗,一月就能上市,到那时,价格比较高,效益可好了。”阮文铎一边忙碌一边高兴的说。
“俺家种了两个大棚,请了两个临时工人,到 7、8月份,还得再请七八个工人,不然忙不过来。我家一年毛收入8.5万,除去化肥、种苗、棚膜、工人工资等费用,一年可挣6万。”谈到大棚效益,程旭峰满脸喜悦之情。
据来自山东寿光的技术员介绍,每座大棚每年投入的生物肥料、种苗、大棚膜等大约2.2万元。以种植黄瓜为例,每棚每年(两茬)的纯收入在6-8万元之间,效益相当可观。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阮兴奥说,搬迁伊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两委干部组织群众代表经过考察,引入山东寿光市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项目,聘请技术员常年驻社区指导,确保农户无技术之忧。
新居妆点好“面子”
提起这几年来的变化,70多岁的刘书军大爷喜不自胜,“俺们原来住在山里,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搬迁到这儿,生活条件好,收入还高,这样的生活,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呀!”
乘着移民新村建设的东风,该社区以开展“美丽乡村”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制订了卫生公约,专门聘请3名清洁工,每天打扫社区内道路;实行人畜分离,鸡、鸭、鹅、牛等牲畜也搬迁到社区集中建设的“小洋房”;移民群众纷纷在房前屋后种上漂亮的花草树木,有的在自家门前的空地种上蔬菜等。漂亮、整齐、干净的移民新村圆了多年来居民的“环境梦”。
今年,市移民局整合资金60余万元,为社区修建了生产道路 700余米,给大棚蔬菜生产配备了供水供电设施,建设蔬菜中转仓库一座,为社区整修了排水设施和主干道绿化、美化工程,使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
漫步在社区的文化广场,三三两两的老人正在健身。刘学道老人高兴地说:“俺们每天早上都来这里锻炼身体,晚上来看广场舞表演,这生活过得可美啦。”举目望去,一面面文化墙,一个个健身器材,一张张笑脸,在绿树掩映下,展示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社区副主任张豪银介绍说,社区投入30多万元用于改善环境。每家每户门前设立花带,栽上香樟、玉兰、枇杷、红叶石楠等树木。修建生产道路通往田野大棚,打井安装供水器,遇到天旱时也能保障生活和生产供水。同时,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小学注重校园布局、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文明礼仪宣传栏、宣传图片以及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礼仪使校园环境优雅,书香四溢。
展望未来,阮兴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我们作为市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刘集镇政府的表彰。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莲藕等特色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阮兴奥的话鼓舞人心、令人振奋,移民既有经济保障“厚里子”,又有环境美化“好面子”,生活过得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