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镇 特色养殖成致富“金钥匙”

2020-04-09 09:42:16 作者:李中贺 来源:
分享到:

  近年来,罗庄镇紧紧围绕增收产业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增收模式,发展高效养殖业,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生态养牛走养殖新路

“2014年到2018年,牛源基本靠外进为主,去年我开始走养母牛产仔的模式,年出售达到400多头,加上山羊1000多只,一两年回本我很有信心。”日前,在罗庄镇尹洪涛养牛场,场长尹洪涛激动地告诉记者。

尹洪涛养牛场在该镇政府的帮助下,建于2014年,投资了700万元,存栏300多头。同时,他在湖北房县承包了近6万亩山林,当年投放76头子牛和150只山羊。

“这个山林是一个葫芦形,要想进出,只有山门一个出口,很适合散养牛羊,这些牛羊主要靠吃山上的青草生长。去年年底牛已发展到600多头,山羊1300多只。”罗庄镇政府工作人员刘永斌介绍。

尹洪涛说:“山牛长到1000来斤时,就可出栏了,这比专门卖牛要经济得多,还减少了育肥时间。”

据了解,尹洪涛养牛场主要养殖云西黄牛,这种牛比南阳黄牛体型稍小,生长期稍长,但肉质好,牛排率到40%左右。前几年,牛源从内蒙古的科尔沁、赤峰进来,由于进牛资金花费巨大,支撑比较艰难。改变养殖模式之后,又遇到行情好转,现在二期牛棚已建成,预计每年肉牛出栏量至少达到500头。

“搞养殖必须把环保放在首位。近年来,我在环保上已经投资100多万元,建有晾粪场、雨污分流池、8个化粪池等,沼气发电机每年发电40多万瓦,沼液灌溉农田、莲藕池和各种蔬菜地。”尹洪涛说。

“豆浆猪”搭上养殖“快车”

同样,靠养殖致富的还有该镇王岗村凯翔养殖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负责人李连科介绍,公司采用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饲养方法,使用豆浆养猪,饲养的猪生长期为8—10个月,比普通养猪出栏要晚两个月。但是“豆浆猪”一头体重可达130—150公斤,猪肉质量极好,风味鲜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传统方法饲养的猪。

“养了十来年猪,我的理念是不搞大规模,保证猪肉的品质纯正是宗旨,所以我基本都保持在1000头左右。”李连科说。

早在2009年,“豆浆猪”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了“豆浆猪”养殖方法及专用饲料的专利;当年9月,注册凯翔商标。

目前,李连科养猪场的环保和防污措施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在微信上为“豆浆猪”建设一个方便大家沟通交流的微信群,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养猪致富奔小康。

“这种方法养猪尽管饲养时间稍长些,但在市场非常受欢迎,我每年养的十来头猪,不到出栏时就被大家提前订购一空,每斤价格比市场还要贵几块。”该村小型养殖户周某说。

养鸡“啄”出新希望

“疫情过后,我的养鸡场引进的5000只品种鸡苗马上就入笼,这种鸡的鸡蛋质量比普通鸡要高一大截,市场销售路子宽。”在该镇罗西村的杨学义养鸡场,场主杨学义尽管戴着口罩,依然能看到他自信的笑容。

走进厂区,映入眼帘的俨然是一个整洁、干净、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两幢鸡舍整齐排列,水泥路面宽阔笔直,鸡舍内换气扇、气温表等设备一应俱全。

“为了防止出入人员和车辆将病菌带入,只要来场的所有人车都必须消毒。人踩消毒液,车过消毒池。”杨学义手指着场内的消毒设施说。

刘永斌介绍,这里每一个鸡舍都配有保温设备,按照鸡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来控制室温。鸡饲料也是经过专家指导,按照鸡成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科学配比。

杨学义曾到北京、山东等地学习,掌握了全套养殖技术,还学会了管理和市场经营。如今,他的养鸡场养殖规模达12000多只,年收入在20000余元。同时他还带动3家小型养殖户,分别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杨学义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资引进新型环保设备,利用鸡粪,建成沼气池,进行沼气发电、莲藕种植等,在循环经济发展上不断探索前进。

“近年来,我镇依托地域优势,以环保达标为前提,确定了‘千家万户养,小型大规模’的生态养殖思路,支持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目前,已涌现出了一批生态养殖大户,在致富道路上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启了群众致富的新思路,全镇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特色养殖已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该镇镇长路淼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