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加油站”——“带贫车间”为镇域脱贫攻坚助力

2020-09-14 11:41:36 作者:郑 雪 来源:
分享到:

初秋时节,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嗒嗒嗒”的缝纫机声在罗庄镇周郝村此起彼伏。走进罗庄镇韵盈针织品有限公司,“带贫车间”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忙着剪裁、勾线,大家都神情专注。自2016年以来,这家“带贫车间”为罗庄镇不少贫困户圆了致富梦。

贫困户稳定脱贫,就业是关键。罗庄镇就近就业的“带贫车间”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转变群众观念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扶持企业和劳动力精准对接,吸纳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就业,取得良好效果。

“在家门口的‘带贫车间’务工,不仅能照顾家,而且每月还能挣到不少工资补贴家用,计件算酬,干得多就得的多。”在韵盈针织务工的马岗村贫困户马宝成说。

马宝成是马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0多岁,因其儿子患有脑疾,妻子患病,家里的生活全依靠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听到‘带贫车间’招人,我就过来了。已经在这里干一年多了,所有杂活我都干,一个月下来能赚2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和马宝成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该村贫困户余金凤。50多岁的她,因患有疾病干不了重活,老伴早些年去世,女儿已经出嫁。“我一个人在家里闲着,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咋办。”回想过去,余金凤难掩愁容。如今,她在韵盈针织品有限公司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工厂专门安排师傅教我,勾勾线头、收收边这些小活,现在已经很熟练了,我腿脚不太好,工厂允许我带回家做,一个月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比以前整天闲在家里好多了。”

“我们的工种比较简单,没有技术门槛,只要有时间,认真学习,谁都能干。”韵盈针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冲说,“带贫车间”的工人基本上是周郝村和周边村劳动能力偏弱的老人、妇女等留守人员,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车间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每月计件取酬,“对于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可以把待加工材料带回农户家里做,公司安排上门回收。”

目前,该公司有全日制在职员工36人,非全日制员工60多人,吸纳贫困务工人员10人。

据罗庄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该镇不少企业主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资金、技术、人脉和经验后返乡创业,把车间建在了村里,让留守妇女和贫困群众能够就近就业。村民只要上工时间相对固定,收入一般都在一千元以上,高的能达近3000元。

一位女工告诉记者,她在韵盈针织品有限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挣1500至3000元不等,以前也曾长期外出打工,除去各种开销,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度日,如今,在这里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而且每个月基本到手的都是“净钱”。

打工何必去远方,“带贫车间”赶工忙。对许多需要脱贫致富的农民来说,家门口缺机会,出远门有顾虑,总是陷入两难。在外打工,表面上看收入高一些,但开销也大。如果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不用租房子,收入少点但是支出也少,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照顾家人。

“我每天都来这里打工,工资每天在100元以上,挣钱的同时还能把地里的庄稼搞好,一举两得。”正在车间做工的贫困户刘兰芝说。

刘兰芝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作物。自去年5月份到“带贫车间”,目前她已是鞋厂的一名熟练工。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她家顺利脱贫 。

“之前我就是一个家庭妇女,除了下地干活,其他啥也不会,现在学会了踩缝纫机,有时候我还带回家里做,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家照顾了,钱也挣了,两全其美。” 刘兰芝自豪地说。

小小的车间内繁忙的生产线,已为村民在家门口架起一道通往小康的“幸福桥”。该镇 “带贫车间”自成立以来,已吸纳贫困劳动力500多人,通过走“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为如期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扶志以自强。许多既无致富产业、又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经过培训,在‘带贫车间’这个脱贫路上的‘加油站’,就了业、挣到了钱、改变了家庭的贫困面貌。通过‘带贫车间’建设,罗庄镇也逐步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脱贫攻坚新路子。”该镇党委书记路淼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