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夏集镇敬老院,院子右侧花园里耀眼的绿,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怒放的月季花在微风中轻摇;花园套种的南瓜秧,攀爬在万年青的枝叶上。院内右侧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有的在锻炼臂膀,有的在做腿部运动……
今年以来,夏集镇切实把落实“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推进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积极探索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新机制,入住人员的生活条件、精神面貌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住在这里,比我在家一个人生活要好得多,每天生活很有规律,到饭点吃饭,到运动的时间就做运动,人也多,说说笑笑,大家都很开心,你看我最近都胖了……”刚刚做完运动的刘正勇端着茶杯笑着说。 刘正勇是夏集镇小庄村人,今年72岁,一个人独居,在家里住的时候,生活没有着落,吃饭也是凑合一顿是一顿。现在到了镇敬老院,吃的有人管,生病有人给他抓药。
“真没想到,我这孤老头子还有这样的福气。”刘正勇说。
“为解决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服务功能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我们积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改革,探索完善公建民营新机制,弥补养老需求缺口,缓解供需矛盾,增加有效供养服务,不断提高特困供养老人的幸福指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该镇党委书记程晓说。 为促使院民享受更优质服务,该镇转变经营理念,创新运管机制,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互补优势,为特困人员提供护理型供养服务,为普通老人提供护理型养老公共服务。
为确保公建民营模式顺利实施,该镇严格把关,充分利用市景怡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服务意识强、专业素质高、经营理念新等优势,与该公司密切沟通,就场地利用、设施管护等方面进行洽谈,签订了《托管经营合同》。同时,允许盘活闲置床位资源,向社会失能、失智老人开放。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保证老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在该镇梅张村幸福院,走进宿舍,粉刷一新的墙壁、干净的地面、整洁的床铺,电视、卫浴设施配套齐全。“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都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咋过。”该镇梅张村82岁的五保户梅甲文坐在床上和记者聊了起来。 梅甲文今年82岁,一个人生活,有肠炎、胃炎、食道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他以为自己都快不行了,自3月份入住该院后,作息有规律,每天坚持运动,现在的身体越来越好。
据了解,为改善院民生活环境,该镇累计投入70余万元,购置了视频监控设备、灭火器等设备,更新了厨卫设施,优化了院内环境。2019年高标准升级改造失能、半失能房间7间,粉饰了墙壁,铺设了地板砖,购置了全失能特困人员专用床,安装了空调、烟雾感应器等。室内卫生间配置了坐便器、电热水器、淋浴等设备,搭建屋顶树脂瓦800平米,对台阶进行无障碍改造,对健身广场、游园等设施提档升级,确保了老人们居住既舒适又安全。 “为给老人们提供全方位医养服务,我们与镇上名医合作,每周定期为院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委托卫生院为院民提供急救、住院疗养服务,确保了老人们‘老有所医’。”该镇副镇长杨喜霞说。 同时,为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该院每天早上组织院民做健身操,跳广场舞。上午,组织院民伴随音乐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红歌;下午,组织院民下棋、打牌、健身,促使院民在强身健体益智的同时,树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至目前,该镇村级幸福园已入住160人,对解决农村贫困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公建民营模式促使敬老院、村级幸福大院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老人们都觉得住得安心、玩得开心,活得舒心。公建民营前,一些特困人员不愿来,如今,住进来的都不想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为更多的老人带来安康祥和。”程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