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户端稳“就业碗”——家门口务工开启扶贫新途径

2020-09-07 10:51:38 作者:肖晨曦 通讯员 肖威鹏 来源:
分享到:

“没技术,出门找工作都难,现在这儿的招聘条件很宽松,没技术人家管培训,家门口上班,挣钱、带娃俩不误,真得劲。”近日,小杨营镇平安社区居民潘华丽说起镇里引进的服饰加工厂,伸出了大拇指。

平安社区路致远服饰加工厂刚建成不久,包培训、包教会、包就业,稳定的“三包”贴心服务吸引了附近大量村民前来应聘。

“家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回乡创业,我就回来了。在土地审批、营业执照等各项手续的办理中,社区和镇里确实帮了大忙,目前加工厂的建设和招聘情况都超出预期。”平安社区在外乡贤、路致远服饰加工厂负责人开心地向记者说起生产线的回迁之路。

主要从事睡衣、内衣等服饰加工,占地600多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的路致远服饰加工厂,只是小杨营镇大力发展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遍地开花的工厂加工点、带贫车间、巧媳妇工程等为小杨营镇的就业扶贫提供了坚实的堡垒,也为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在小杨营镇十字村的吉仕达服帽带贫车间里,每天早上8点送学生到学校后,潘春香就早早来到流水线上忙碌,到中午11点多,再去学校接学生回家做饭。据潘春香说,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

近年来,一大批带贫车间在小杨营镇落地生根,特色产业、闲置土地得以发展和利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成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探索出了就近就业的新路径。如今在小杨营镇大大小小16个带贫车间里,已经吸纳了不少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

“半工半农”公益岗增收

“我现在是半工半农了。”东楼村贫困户宋九常说起自己目前的状况,高兴得合不拢嘴,他现在除了自己种地之外,每到农忙时节,就会到本村兴华农业合作社打零工,工资按天计算,一天能拿到50元左右。

在小杨营镇,像兴华合作社这样的大大小小带贫合作社共有7家,通过镇政府牵线搭桥,这些合作社与100多名贫困群众签订了劳务协作合同,让这些贫困群众在家务农的同时,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到合作社打零工,增加收入,这种“半工半农”的模式,得到了贫困群众的一致称赞。

在公益岗的安排中,坚持扶贫先扶志,开发扶贫公益岗不是送钱送物,加强对公益岗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公益岗人员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表现好的公开表彰,确保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激发其自身动力。

勾慧慧是小杨营镇宋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家中有老人需要照料,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不能外出务工。考虑到勾慧慧的实际情况,村里就为她申报了公益岗位,方便她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小杨营镇共设置扶贫公益岗200余个,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本领

近来,小杨营镇依托大走访活动这一载体,通过“五支队伍”开展了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的调查摸底,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培训需求,建立培训供给台账和培训需求台账,并根据培训意愿开展农业技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各种主业技术培训,提高培训对象精准度。

针对需求较多的农业综合类培训,采取上门培训和实地培训的方法,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对于有务工技能培训需求的,则依托市精准扶贫培训活动进行报名,参加市里的集中培训活动。

精心组织养老服务培训,贫困户王小勤在培训中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王小勤表示,学习的知识确有其效,家中母亲瘫痪在床,过去每次照顾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总是在哥哥帮助下,两个人为其翻身都吃力,学习完这些技巧后,一个人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这也为自己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市就业扶贫百日攻坚战打响以来,小杨营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从引进带贫车间、增设公益岗、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打出“组合拳”,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碗’,是最直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有效手段,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按照市里定的目标和要求,从细从实抓好就业扶贫,引导群众积极转移就业或就近务工,促进群众不断稳定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小杨营镇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