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奏响脱贫曲——文营村产业扶贫成亮点

2020-08-31 19:10:21 作者:林 莹 来源:
分享到:

8月,一场夜雨后的张楼乡文营村,绿意盎然。清晨,雨水已停,村道上再次迎来了人们忙碌的身影。这边,文营村党支部书记文卫国在一旁指挥,身边刚从地里采摘的火龙果正在装车;那边,村里保洁员,正拿着扫帚在村道上挥汗如雨。

“嫂子,又准备忙了啊!”“是啊,这两天光伏发电下面的地里草长得快,我来清理杂草!”在简单的对话中,文营村驻村第一书记谢瑞欣和贫困户菜士贵,嘴角始终带着笑意。

8月20日的文营村,就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新的一天,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而言,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36户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33户了!”文卫国感慨地说。

短短几年,文营村在困境中求变,从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贫困村,蜕变到村集体经济有了不菲的收入,村里有了火龙果基地、光伏发电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基地。这些变化见证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

整洁干净的村道、美丽整齐的乡村民居……置身于如今的文营村,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贫穷落后是过去很多人对于文营村的印象,文营村位于张楼乡政府东北3公里处,村里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单一,村民大多以种植传统作物为生。

“在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6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有30户,他们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村里又没有合适的事情挣钱,导致了他们生活越来越困难,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文卫国说。

脱贫致富快,要靠产业带。对农村而言,要想致富,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最有效的选择。以产业调整的思路打破传统农业的桎梏,成为文卫国的首选。从2012年开始,他租赁土地种植花卉苗圃,已经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亩。但由于苗圃周期长、见效慢,村民一直持观望态度,这也引起了他的思考,总是局限在家乡的小天地里,视野开阔不了,收益自然就不会提高。要走出去,寻找合适本村的特色农业项目,让过怕了穷日子的村民迅速行动起来。

随着我市产业扶贫工作的带动,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带动下,2016年8月,文卫国注册了绿佳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农商银行低息贷款50万元,吸纳3户农户在12亩土地上,建起了10个火龙果种植温室大棚。

该村的包村干部、乡妇联副主席周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先后实施了到户增收养殖业补贴2户0.8万元、光伏发电扶贫,让五保贫困户每户收益1000元,一般和低保贫困户每户收益2000元。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22人,每人月工资450元。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36户的企贷企用,2019年7月起每户收益2400元,劳动技能培训39人、危房改造5户、劳动力转移就业39人等系列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改善了贫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欲拔“穷根”,要换“穷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之基,更是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政策固然可兜底,但要让日子越过越富足,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借助扶贫产业的“顺风车”,打拼出一条增收致富的稳路子。今年40多岁的文玉林是该村的低保贫困户,妻子是三级智力残疾,两个女儿正在上小学,一家子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刚开始我出去打工,日子还能过得去,后来身体得了病不能干重活,日子真是连吃饭都成了困难。现在好了,村里有了火龙果基地,没事去火龙果基地打个工,一天能挣好几十元;还有光伏发电产业,一年也能分2000块,日子有奔头了。”文玉林高兴地说。

同时,该村坚持运用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收,打好脱贫攻坚战,“同心超市”就是产业扶贫“造血机”,产业再好,不干不行。为激发贫困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使其依靠自己双手脱贫,村里建立“同心超市”,并建立积分机制,根据贫困户的政策知晓度、庭院环境卫生整洁度、产业发展状况、劳动就业情况、公益岗位运行情况及参加村集体活动等,向贫困户发放爱心积分卡,每周评比一次,每月进行一次总评,每次评出好、中、差三个等级,分别发放10分、5分的积分卡,贫困群众每月15日或30日,持积分卡可在同心超市兑换等价生活用品。

“‘同心超市’的建立,大大激发了贫苦户脱贫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火龙果基地,光伏发电基地打工了。”文卫国说。

红色的火龙果娇艳欲滴,果香弥漫;排列整齐的光伏发电版块反射出明亮的光……产业,已经奏响了文营村的脱贫致富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