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记者走进陶营镇刘庄村,只见一条整洁的村道穿村而过,一条小溪绕着村庄,水流潺潺,几户农家院里桂花正盛,清香扑鼻,一幅美丽乡村的景象。
刘庄村位于陶营镇南部,总人口4722人,土地面积8000余亩,11个自然村,辖23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2名,其中流动党员35名。
抓党建 筑堡垒
“只有建成坚强的党支部,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杜保国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开始,就把抓党建作为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之举。从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抓起,村支部会、党小组会每月至少一次;每月主题党日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雷打不动;严格签到制度,党员不能缺席;健全党支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村党支部议事、党政联席会议、党小组理论学习、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严格落实,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工作公开,确保各项工作阳光下运行。
党建工作理顺了,班子威信树了起来,村支两委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近年来,刘庄村修路9.5公里、修渠道8000多米、建桥涵50多座,解决了全村80%以上土地引灌溉及群众出行难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支两委心系困难群众,因户施策,智志双扶;全村共购买垃圾桶100多个,投资20000多元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一条条民心路、一座座连心桥和一件件民生事涌入群众的心田。
聚合力 同致富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凝聚合力。”杜保国告诉记者,在刘庄村水产养殖有170亩,记者在振海种养殖合作社看到,坑塘连片,稻虾混养生机盎然。“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了,一亩地一年给我600元,每年不仅有5%的效益分红,而且我还在合作社务工拿工资,这可比种地收入高多了,我现在已经脱贫奔小康了。”刘庄村脱贫户刘三根笑得合不拢嘴。
和刘三根一样,该村贫困户王中山也在合作社务工,他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把二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在合作社干些轻活,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振海种养殖合作社利用“引丹干渠”的区域优势,发展稻渔、稻虾养殖等高效涉水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吸纳了20余人在此务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看到合作社效益不错,我去年也开始水产养殖,今年已发展到60亩,有人带路教技术,不走弯路,我还想再扩大养殖面积,也能够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村民胡培豪说。
“金钥匙” 解难题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解决农村矛盾的‘金钥匙’,涉及村内重大事情、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都要让群众参与,表决发言。”杜保国说。
“建奶牛厂会不会污染环境?”“我把地给奶牛厂了,以后我还咋种地?”“地租给奶牛厂,土地还能给我们吗?”2016年,奶牛厂要租赁土地建设厂地时,村民纷纷提出疑问。
村民对租地不支持,成为村支两委的难题。“我们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民进行沟通,群众态度大扭转,不仅从一开始的不支持到最后积极主动出让土地,而且还积极帮助奶牛厂建厂。”杜保国说。
“我流转了9亩土地给奶牛厂,每年每亩地给我800元,我还在奶牛厂务工,既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村里的农副产品还就近销售给了奶牛厂,村民收入都增加了,真是好处多。”村民王胜红喜笑颜开。
“以前,我的想法就是种好自己的承包田,啥事都与我没关系。”村民刘保全在提到“四议两公开”实施后自己的感受说,“之前自己很少参与村里的事情,现在大事小事都可以一起讨论,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村里的决策让我们心服口服。”
自“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以来,刘庄村涉及居民最低保障金、粮食直补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关乎群众利益的大小事都能得到妥善解决。村里党员干部威信提高了,群众对各项村内事务积极参与,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每一项好事办好,已经成为刘庄村村支两委的共识。
清水流进来,产业兴起来,腰包鼓起来,沟通的桥梁架起来,干部群众的心连起来。如今,刘庄村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富民曲,正向着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坚实迈进。
“下一步,我们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好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持续抓好抓实村经济发展这个龙头,做好招商引资,让更多家乡的能人回乡办企业。”杜保国说。
刘庄村新建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