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剧照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剧照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排练现场
银杏绿
银杏黄
银杏树下故事长
经过三年的积淀与努力,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支持下,在所有出品单位、演出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在全体主创、演职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型民族歌剧《银杏树下》作为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剧目”将于5月13日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正式首演,并作为河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开幕式演出。
《银杏树下》从一粒种子破土发芽到长成一棵大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也浸透着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一
巍巍大别山
红色根据地
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大别山革命斗争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完整过程。在此期间,无论斗争多么艰苦,这里始终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存在,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数十万人牺牲,仅民政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3万余人。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奇迹,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引领无数大别山英雄儿女信念如铁、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碧血书丹青,英灵铸丰碑。
大别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在红军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是从大别山出发的红二十五军,这个特殊的“娃娃军”平均年龄十五六岁,他们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成为第一个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先锋”,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陕北立下了特殊功勋,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立下赫赫战功。这支队伍中走出了97位开国将军。
他们北上抗日出发地,在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银杏树下,高大的银杏树,见证了他们挺拔的背影。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讲述的就是红二十五军“娃娃兵”和大别山的故事。
◎二
大别山是英雄的山
大别山是闻名遐迩的歌舞之乡
浩浩日月,悠悠风雨,结晶了大别山儿女炽烈的情感,幻化出无数纯朴美丽、粗犷深情的乡韵山曲,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魅力。
耳熟能详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里诞生,从这里传唱开来的。
河南艺术舞台上,反映“三大精神”的作品已经有了话剧《红旗渠》和豫剧《焦裕禄》,缺少一部反映“大别山精神”的舞台艺术作品。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十分关注大别山红色革命题材,把创作的视角锁定在了红二十五军这群“娃娃兵”身上。2018年正式开始立项筹备排演民族歌剧《银杏树下》。
为提升艺术水准,使排演工作高起点、高水平、高格调地顺利实施,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决定特邀全国知名艺术家加盟组成强大的主创队伍。多次组织主创人员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并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研讨。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亲临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论述要求,集团又组织主创人员到大别山学院与党史专家一起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剧本主题立意、情节结构各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编剧朱海三下信阳采风、七易其稿,反复听取意见和建议,完成了高质量的文学剧本。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从立项到筹排始终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对剧目创排提出明确要求,要抓住时机,精心排演,精益求精,共同努力,把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打造成为传世精品,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先后被列入2018年度河南省艺术扶持基金资助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剧目”。
◎三
斗转星移
精神永存
何家冲那棵当年见证了红二十五军出发长征的银杏树,如今,又将见证一部大型民族歌剧的诞生。
2020年10月11日上午,秋风送爽,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的那棵银杏树被阳光装点得甚是好看。银杏树下,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宣布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正式开排。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取材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真实历史事件,以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主线,以尘封已久的四张欠条作为情节贯穿,采用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立足当代,回望历史,时间贯穿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讲述了红军家属洪姑和红二十五军五个“娃娃兵”之间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故事。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汇聚了强大的主创团队,编剧朱海是著名策划人,词、诗、剧作者。作曲捞仔是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吉他演奏家。总导演黄定山是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歌剧团团长。指挥王燕曾任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舞美设计林森、灯光设计胡耀辉、音响设计陈珞、服装设计赵艳、化装设计方绪玲、副导演史记等都是业界翘楚或新锐力量。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演员阵容庞大,女主角洪姑由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领衔主演。其他主要演员黄训国、张海庆、王尊强都是优秀青年歌唱家。河南歌舞演艺集团优秀青年演员王雪、韩秋骏、田玉仟、尉欢、胡潇阳、朱昌铭等饰演“娃娃兵”等角色。
为了排演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歌剧团、交响乐团、舞蹈团精英尽出,联合郑州师范学院合唱团组成了近300人的庞大演出队伍。
《银杏树下》开排消息随着中央、省、市各大新闻媒体、自媒体、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迅速引起热议。在百度上搜索“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相关页面达到了232000个,在手机客户端上,也登上了热搜排行榜。
2020年11月8日起,数百人的团队集中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进行合成排练,主创团队、演员团队、舞美音效灯光等团队紧密配合,上午、下午、晚上一天三排,一边排练一边调整,《银杏树下》很快就打造成型。11月13日晚顺利进行了带妆彩排。
有专家说,一个多月时间,能把一部大型民族歌剧立到舞台上,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创造了一个奇迹。
◎四
大别山英雄山
银杏树幸福树
勿忘树下母亲的叮嘱
路上走过我们的队伍
2020年11月14日晚,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大别山干部学院、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联合出品,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歌剧团、交响乐团、舞蹈团和郑州师范学院合唱团联合演出的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次与观众见面。
好听,好看,剧场气氛热烈,现场观众反映强烈,掌声不断。其中“换子”“梳头”“回乡”等场面震撼人心,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剧场效果十分强烈,观众被剧情和演员的精湛表演深深打动。
2020年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银杏树下》专家指导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这是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重点扶持剧目召开的第一个专家指导工作会议,说明文化和旅游部对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创作的高度重视。乔佩娟、温中甲、居其宏、游暐之、王道诚、黄小驹、李仲党、方可杰、刘景亮、黄海碧等国内、省内专家从不同的方面谈了对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的感受和评价。“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真实感人”“主题鲜明”“人物生动”,与会者纷纷用这样的词汇形容他们的观后感。
有专家说,《银杏树下》在音乐创作方面突出了民族歌剧特色和大别山地域风格。充分汲取大别山地区民歌、民舞等传统艺术营养,突出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并赋予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有专家说,《银杏树下》舞美朴素简约,以银杏树的四季变化,四个时空,刻画离、悲、欢、合的人物情感,展示秋、冬、春、夏四个季节的精神意境,非常壮美。
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和省内专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题材优秀,故事精彩,情节感人,主题鲜明,作品立意高,民族特色浓,舞台呈现美,导演手法新,演员表演真,是近年来全国歌剧舞台少见的力作。
◎五
银杏绿
银杏黄
《银杏树下》复排忙
2021年“五一”长假期间,高速公路拥堵、热门景区爆棚,在很多人放松身心享受假期的时候,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排练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来自外地的、本土的主创、演职员们重新汇聚到“银杏树下”,为5月13日即将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的民族歌剧《银杏树下》进行紧张地冲刺修改提高排练。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2020年11月在郑州的试演结束后,出品单位就下了2021年春节之后进行复排、进一步加工提高的决心。对于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的复排加工提高,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集相关人员讨论修改事宜,协调解决排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学习党史、坚定信念,排好《银杏树下》、弘扬大别山精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党委把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的排练演出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求集团全体职工要用大别山精神来排演大别山革命故事,要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理念,贯穿到排演《银杏树下》的每一个环节,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伟大革命精神转化为创业创新的动力,把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打造成红色经典剧目。
总导演黄定山介绍:“这次复排提高,我们从文本、作曲、舞台呈现等多个方面对剧目进行了修改、调整,大大小小改了十几处,比如说给洪姑重新创作了一段‘咏叹调’。经过这几天的初步复排发现,比上次试演时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排了这么多歌剧,从目前看,《银杏树下》这部歌剧的舞台呈现是大气的,思想和艺术品质都是上乘的,特别是戏剧情感冲击力是强大的。可以断言,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部歌剧是可以留下来常演不衰的。我们有信心排好《银杏树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5月9日,《银杏树下》剧组进入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合练,为正式首演冲刺。
◎六
大别山人民的山
活着千万棵银杏树
树下有条百年路
路上走过我们的队伍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5月13日起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正式首演,将通过可歌可泣的剧情,带领观众领略一幅幅生动独特的豫南风情画卷,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浑阔、辽远、沧桑与深邃,表达革命老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先烈们革命英雄主义的无尽讴歌和礼赞。
大别山区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红色基因库,大别山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歌剧《银杏树下》作为一部讲述大别山革命事迹、致敬大别山精神的红色剧目,堪称一部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是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具体实践。对于弘扬大别山精神,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遗产,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念跟党走,不忘初心向前进,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千年银杏树,百年来时路。
这棵葳蕤繁茂的银杏树是信仰之树、英雄之树、奋斗之树、幸福之树。
她坚守忠诚、生长励志、挺拔精神、拥抱未来。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一部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
一个实力雄厚的创演团队,一部好听好看的献礼大剧。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值得期待!(李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