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编外雷锋团: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本刊记者 荣 莉 付艳芳
6月25日,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里传来“有许多活雷锋,也把功劳建,各行各业真的是模范”的豫剧唱词,之后,胸戴雷锋徽章的宋清梅代表一个团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这个团队就是邓州“编外雷锋团”,而宋清梅则是雷锋生前所在团第九任团长、现任“编外雷锋团”的团长。
54年前,560名与雷锋同在一个团的邓州籍官兵,陆续退伍转业后,他们把雷锋精神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为困难家庭、灾区群众、贫困病人捐款近150万元,在社会上做好事40余万件,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引领着社会文明新风尚。
打响一个品牌
邓州市既不是雷锋的出生地,也不是雷锋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然而却被誉为“中国第一雷锋城”,这与“编外雷锋团”这一知名品牌有着莫大的关系。
6月26日,在“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外面的广场上,一位老人认真地教小孙女认识编外雷锋团几个字,并叮嘱她一定要牢记。这个展览馆位于邓州市的东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人了解和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活动场所。
在修建这个展览馆之前,邓州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楼年久失修,条件简陋,市里多方筹备资金,准备改善办公条件。恰在这时,有人提出希望能建一个编外雷锋团的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雷锋精神。2002年8月,邓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不建办公楼,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为了使这一品牌更有影响力,邓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北建雷锋团、南创雷锋城”的军民共建目标;在湍河岸边划出300亩地,建设了“雷锋林”以学习雷锋、纪念雷锋;大力宣传、表彰“编外雷锋团”及社会各界学雷锋的先进人物或群体;武装部每年选拔一批优秀青年,输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使雷锋精神代代有传人。邓州市委、市政府和“编外雷锋团”还致于将各种形式的学雷锋组织整编到“编外雷锋团”,以形成更大的合力,“青年营”长期开展“我为邓州增辉”活动,“交警营”叫响“执勤一分钟为群众负责60秒”,“少年营”立志“读好书,做好人,争当雷锋好少年”,“电力营”坚守“辛苦我一人,照亮千万家”承诺,“大学生营”誓言让“雷锋精神在我身上延续”......
“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说:“邓州人非常珍惜这个品牌,保护这个品牌,用学雷锋的实际行动为这个品牌增光添彩。”如今,雷锋团成员热情而忙碌的身影,已经成为邓州城里最美的风景。
当做一份事业
谈起与雷锋做战友的岁月,姚德奇记忆犹新,“我和雷锋是同连同班同屋,睡过上下铺,一起工作学习了两年,一起做过好事。”
据姚德奇介绍,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自己在部队一干就是24年,期间一直把雷锋当做榜样。1984年转业回到邓州,他先后在市建设局、土地办上班,1991年被任命为市房管局局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雷锋精神。退休后,他当起了“编外雷锋团”的政委。
2014年7月2号,陶营乡路岗村9组的孤儿沈雨航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解决了入学问题。替沈雨航奔波解决户口和低保问题的人,就是宋清梅。
“当好学习雷锋的种子,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业。”从邓州市文明办任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后,宋清梅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放在了“编外雷锋团”的发展上。“接下来我们打算筹办‘编外雷锋团’的网站,8月份对各个营进行业务审核,讨论如何更好发挥学雷锋研究学会的作用……”说起今后的工作,这位七旬老人神采奕奕,干劲儿十足。
彭桥镇养老院的18位老人每次见到曾伟,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脸上堆满了笑容。
曾伟1991年从南阳卫校毕业后,在彭桥镇彭桥村卫生室一干就是23年,在他的倡议下,彭桥镇13名村医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彭桥卫生排,定期为养老院的老人和村里的五保老人送医送药。这些年,曾伟为患者减免和垫付医药费超过50万元,自己一家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曾伟说,在乡亲们转身就能找到的地方坚守,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传递一种精神
尽管当年的560名热血男儿已有186人离世,健在的也都是年过七旬的白发老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 “1997年,我们团经民政部门登记正式成立17年来,经过24次‘扩编’,已经发展为19个营、1.2万余人的志愿团体,目前还有很多群众要求加入。”宋清梅说。
巾帼营的郭国云是邓州知名的女企业家,靠着勇于拼搏、诚实守信的品德,被评为“全国文明诚信经营企业家”。然而,最让她骄傲的身份却是做“代理妈妈”。
郭国云告诉记者,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她不仅自己担任了5个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还动员亲属、朋友、邻居等30多人加入到“代理妈妈”的行列,以母亲的似水柔情在孩子心中浇灌出幸福之花。
今年63岁的武安耀,加入“编外雷锋团”不久便创建了邓州学雷锋研究会,致力于为什么学雷锋、学雷锋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的研究,为雷锋团品牌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用做好事去感染别人,用行动去传递雷锋精神,像一颗颗火种播撒到社会各个角落星火燎原。”政委姚德奇这样解释加入“编外雷锋团”的意义。
十几年来,宋清梅、姚德奇带领“编外雷锋团”成员,以宣传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把雷锋精神融在血液,把学习雷锋贯穿于工作生活中,外出作报告2000多场次,足迹达13个省市,听众达150余万人次。在他们的带领和感召下,“编外雷锋团”成员涉及23个窗口服务行业、80个岗位,有400多人次荣获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体。
而今,“编外雷锋团”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邓州乃至河南全民学雷锋的先锋和排头兵,成为中原大地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鲜艳旗帜。他们从雷锋身边走来,他们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行,他们的身后留下一路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