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严”“实”成为教育工作新常态――教育系统开展“百校行”活动掠影

2015-11-30 08:38:44 作者:刘起雷 王延丽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学校听评课活动不够扎实,部分教师听课记录只记下了板书及教学过程,缺乏评价和建议……”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在张楼乡一初中会议室内,市教体局“百校行”活动第一检查组与学校人员汇集一堂,正对学校调研督查情况进行剥茧抽丝式的反馈点评。这是教育系统“百校行”活动的一个剪影。

    今春以来,作为教育系统践行“三严三实”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管理“百校行”调研督查活动,力求严整问题,抓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5轮督查,督查学校129所。

        精心谋划,寻求工作良方

    “要想推进教育发展,首先要弄明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为此,从今年2月份开始,该局在全系统开展了“我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设立公共信箱、建立QQ群,搭建沟通平台;机关中层干部、中心校校长提建议、谈反思,系统上下人人参与,踊跃建言献策。

    经过梳理,归纳了7类63条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不严,作风不实。”教体局局长李莉说。

    多年来,教体局一直实行局中层干部包乡校制度,汇报工作时,难免会报喜不报忧;短时间内检查一个乡镇,也必然会走马观花。今春开学,该局果断取消了开学检查这一惯例,实施“百校行”活动,开启了推进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百校行,就是要在“行”上下功夫。局党组成员全员出动,各科室共同参加,划分8个小组,围绕2015年全市教育的重点工作,挑选22项内容,随机确定被检乡校,并及时组织“回头看”,力戒报喜不报忧,克服走马观花现象。

        真抓真干,管理“死角”见光

    “虚支巧靠、支乎应付,表面上看是工作浮漂,实质上是管理缺失,根子在于缺乏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调查活动中李莉多次强调,检查务必要细之再细、实之再实,让所有“死角”见光。

    每一组检查人员先分散至各班听课,然后按照分工逐项检查核对,查找每一个漏洞,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听课、检查教案,随后教师本人、身份证、聘任证、花名册‘四对照’,这一套程序下来,那些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基本上就藏不住了。”首批接受检查的夏集乡中心校校长史坚毅说。

    “一个班9名学生、9本作文,6篇照抄范文《可爱的小鸭子》,教师批语一模一样,这反映出平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标准不高、讲评不到,对此,学校又是怎么要求的?”在夏集某学校,听过一名教师的课并详细查看了其批改后的作业,李莉与学校负责人、教师交流。同时要求检查组人员,“一定要深入进去,既要找出问题,更要提出解决办法给予指导。”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一拥而入,这至少反映了3个问题:一是平时的安全工作不够扎实;二是学生的养成教育欠缺;三是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10月15日在某学校检查时,一位检查人员说到。

        跟踪整改,效果鲜活可见

    11月20日-27日,第五轮“百校行”活动各个检查小组逐一向局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我们改变过去集中汇报的模式,让小组每位成员都发言,也是为了把活动开展得更实。”李莉说,“大家从亲身感受入手,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逐条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更有利于各乡校进行整改,更有利于开展‘回头看’工作。”。

    “今秋开学,中心校按照局‘百校行’活动方案,已经开展了两轮督查活动,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作为教师,要把课教好,把学生带好,关键还是要把心操在教学上。”刚刚参加完学校赛课活动的林扒镇土门学校教师宋晓香说。

    其实,检查组也明显地感受到基层教师和学校的变化。“与前几轮检查相比,‘教师备教两张皮’‘备课程式化’、‘作业少批、错批’等现象明显减少了,‘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工作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很多学校也普遍注重了工作的落实。”湍河街道中心小学校长赵孟海说。

    “现在,我们检查工作,重点关注的是检查质量和学校落实的质量,而不是看查了几所学校、查了多少内容。”桑庄中心校校长胡超云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时说。据统计,各中心校、学校已先后组织了5-7轮的自查自纠,对检查出来的各类问题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改。

    “开展‘百校行’活动,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让全系统明白我们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就是要倡导一种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新常态。”李莉说,“下一步,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要将督查重心放在深化教改,推进教学上,力争带动整体工作大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