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学生的运动量增加了,班里学生感冒发烧的情况减少了,效果真是出乎意料的好。”近日,小杨营镇平安实验学校六(3)班班主任田会珍高兴地说。而在之前一进入冬季,班级就有一部分同学感冒请假,有时候请假学生太多,导致老师都没办法正常上课。
这是小杨营镇平安实验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也是乡村小学探索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事实证明,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给师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校园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1月到5月,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五项管理”政策;围绕“双减”政策,8月30日,教育部又出台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
小杨营中心校在“双减”工作中,要求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设置,如体育课,一、二年级安排四课时,体音美等课程要开齐开足,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上午、下午保证各30分钟阳光课间活动,课后服务做到“5+2”,即每周五天,每天课后服务两小时。该中心校把“读物”和“体质”管理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其他音乐、美术、实践活动等项目为辅助。全镇各校课后服务课程表以阅读、体育和文艺活动为主。
但是,新生事物如何让家长和教师接受呢?这成为平安实验学校校长宋庆召当初常常思考的问题。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电子屏滚动播出、悬挂横幅、召开家长会、在各班级微信群发送国家相关延时服务的意义及政策解读文件,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宋庆召介绍,平安实验学校课后服务从去年9月13日开始,按照中心校要求每班必须保证有两个阅读和两个室外活动时间。实行三个多月来,师生都很满意,教师所选项目多为自己专长,指导起来得心应手。有些老师为了精益求精,上网查看视频,反复揣摩,先学后教。学生离开课堂,在校园里尽情释放天性,参加活动兴趣高涨。
学生学习时间变少了,成绩下滑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三(2)班教师张彦霞说:“学校倡导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巧妙设计,课堂上提质增效,40分钟足可保证学习效果。”
四(1)班语文教师杨丰仙展示了“双减”背景下她的一些课改举措:“我在中心校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中认真学习,深钻细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聚焦作业管理,‘多元设计’凸显科学。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不再依靠反复的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知识,不用太多的作业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大大地释放了学习压力,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和课后兴趣活动中去。
“我选择了跳绳和绘画项目,每天在学校和大家一起练习,跳绳使我的身体越来越好,回到家里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作业,然后就练习跳绳,或者画画。上一次在学校举办的体育项目比赛中,我跳绳拿了一等奖呢!”学生王梓鑫说。他的家长补充道:“孩子近来身体确实挺好,今年冬天也没有感冒过。而且性格也开朗多了,每天都乐呵呵的,真是感谢‘双减’政策的落实,感谢老师们的培养。”
“学生回家不再只看电视了,读书、跳绳、踢毽子,忙得不亦乐乎,天天围着我分享在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家长王京龙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平安实验学校的老师可没有少下功夫。宋庆召介绍,课后服务实行三个多月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神思飞扬,生动活泼,校园里欢声笑语,秩序井然,通过阅读,学生们变得善于交流,讲起三国故事来,有声有色;通过折纸、绘画、竖笛、歌唱,同学们变得心灵手巧,多才多艺;通过踢毽子、打羽毛球、篮球、跳绳,同学们变得体魄强健,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坚韧的意志。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中央层面对教育的“小切口,大改革”。该镇中心校校长杨波说:“平安实验学校探索步子坚实,验证教育改革的成效,全镇学校以一校一案方式落实课后服务。下一步,我们努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教育生态,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使每位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