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至14日,我们对陶营、都司、桑庄等10个乡镇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五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设备、有技术、有监管),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同时,对市场化项目公司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12月20日,市城管局局长刘正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正同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为保障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印发了《邓州市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邓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实施方案》,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制度保障。
据悉,针对此次垃圾治理,市政府引入市场化运作,招标专业的环卫服务企业,将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等业务全部交给企业,实行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运作市场化、发展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让政府花最合理的钱,使老百姓得到最优质的环卫服务。
“平均每1000人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村庄垃圾收集;每辆垃圾收集车配备1名司机和1—2名跟车人员,负责垃圾收集转运;每个垃圾中转站配备1—2名工人,每个简易垃圾填埋场配备5名左右工人。”刘正同介绍,此外,还为每个乡镇配备了一台洒水车,每名保洁员配备1辆电动三轮车,每3个乡镇配备1台大型钩臂垃圾清运车。
记者了解到,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使此项活动深入人心,我市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法纳入村规民约,调动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动员村民们不乱丢乱倒垃圾,自觉维护自家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打一场人人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人民战争”。
谈到此次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理念和目标,刘正同说:“坚持问题导向,以市场化运作为路径,落实好‘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这一治理链条,达到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五有’标准,实现在省直管县(市)中率先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并最终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