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担当铸渠首丰碑――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邓州工作纪实

2017-12-06 18:59:17 作者:王崇顺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记者 王崇顺)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泓碧水,搭载着177万邓州人民的深厚情谊,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奔流1432公里,抵达京津冀豫等十多个严重缺水的北方城市,滋润着千万个家庭。截至今年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入渠水量106.85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的5310多万居民。
        在通水三周年之际,记者再次登上雄伟的渠首大坝向北眺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1968年开始,邓州(原邓县)人民为实现一渠清水永续北上的美好愿望,修水库、建渠首,纳移民、保水质,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敢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伟大乐章,邓州人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了光照千秋的历史贡献!
        陶岔“会战”
        历史铭记邓州
        陶岔,作为当年引丹工程的主战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永远值得邓州人民怀念和记忆。
        1968年冬,为响应国家号召,邓州率先组织5000多人,用30天时间修建了5000多间茅棚,并建起了粮库、煤场、供销社、医院、汽车站等,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1969年1月,又抽调500多名干部,组织2万名农民工,从几十公里外,用架子车拉着棍棒、柴草、棉被、红薯等原始工具和生活用品,浩浩荡荡开赴陶岔工程一线。
        1969年1月,奋战在陶岔的邓州农民工增加到4.2万人。半年之后,当其他6县农民工全部撤回时,邓州的数万名农民工依然坚守在建设一线,直到1974年8月16日工程竣工。
        渠首工程是邓州人的心血工程,邓州人民勒紧裤带,竭尽全力支援前方。6年时间里,邓州投工投料投资1.3亿多元,是国家投资的2倍以上,按现价计算近10亿元。当时全县17岁至30岁的35万名青年中,有20万人到陶岔一线战斗过。为了陶岔工程,邓州致残民工2280多人,141名民工的血肉之躯永远埋藏在了渠首两岸……
        40多年前,邓州人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智慧乃至生命,建成了4.4公里长的引渠、陶岔渠首闸、8公里长的引丹总干渠以及下洼枢纽。——这项工程不仅是我国水利建设的奇迹,也是世界上跨流域引水工程中最长最大的自流工程,为2009年国家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渠首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每回想起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回想起把生命留在工程一线的工友,禁不住热泪盈眶。”曾参加过陶岔“会战”的建设者任国法,已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今年11月4日下午,在观看了央视7套播出的纪录片《渠首故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40年来,“渠首精神”一直激励着邓州人民奋发进取,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邓州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安置移民 彰显邓州担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迁库区移民16.2万人,其中邓州接收安置移民29835人,安置任务占河南省安置总量的近1/5,占南阳市的近1/3,是全省第一安置大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置外迁移民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邓州为移民每调整出1亩耕地,需要滚动15亩耕地,全市调整移民用地5.68万亩,就需要滚动76万余亩,涉及全市3112个村组的十几万农户。
        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邓州人民腾出最肥沃的土地,修建最好的道路,盖起最漂亮的学校,建成最美丽的移民社区,上千名基层干部受尽了磨难,饱尝了艰辛,用无私和真诚展现了主动为国分忧、敢于担当的大局意识和崇高精神!
        12月5日,记者在白牛镇周沟移民社区看到,一排排浅黄色的两层小楼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庭院,坦荡如砥的社区道路,环境幽雅的文化广场,以及家门口停放的小轿车,勾勒出了一幅现代、和谐、富足的喜人画面。
        说起周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富民产业,党支部书记白新国如数家珍:“全家顺、全家书兄弟俩的大棚香菇,年收入12万左右;刘家林、吕朝亮、周海涛等人的养殖小区,可养殖蛋鸡8万多只,每家年收入都在20万元上下;白孝红的蔬菜基地已经发展到了130亩,年收入达到40万左右……”
        如今在邓州,像周沟移民群众一样的4.6万余名库区新老移民,都在新家幸福地生活着。2017年,我市投入移民项目资金1608万元,建设养殖场房、道路、莲菜池、蔬菜大棚等项目23个,带动600多人就业。
        重拳治污 誓保一渠清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段总干渠全长37.4公里,水源地面积33平方公里,湖岸线20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邓州2369平方公里面积被全部纳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范围。
        三年来,我市先后印发了《邓州市南水北调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邓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奖补方案》等文件,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建成日处理污水1万—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3个,配套城市污水管网150多公里;建成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垃圾处理场2个。
        三年来,我市强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水源地质量和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果断关停了第一、第二化肥厂,以及福利纸业、银鸽纸业等污染严重的草浆、酿造、化工企业12家,关闭了100多家砖瓦窑厂和杏山水泥、灵山水泥等4家企业6条立窑水泥生产线;依法强制拆除关闭小造纸、小制革、黄姜皂素、小炼钒、小炼油等“十五小”企业26家。
        三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结合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养殖业;大力推行育林绿化、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大力推进太阳能进村入户,推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沼气池“四改一池”工作,建设公共清洁设施,建立卫生制度,推进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作。
        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市”称号,实现了天蓝水清民富的多赢目标。
        未来,邓州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渠首精神”,奋力守护好这条广润北国的蓝色生命线,确保一渠清水源源不断、永续北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