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2004年,裴营乡青冢村村民李红伟外出打工返乡,了解到养殖肉鸽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少的特点,便投资2000元买了两笼24对鸽子养殖,当年收回成本并有赢利。于是李红伟不断投资扩大规模,经过几年拼搏,至2009年底,李红伟的养殖规模已达2800对,年效益30万元。为此,裴营乡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把肉鸽养殖作为发展“郊区经济”和“餐桌经济”的重点来抓,并于2009年4月,创办了全市第一家养鸽专业合作社―邓州市滕飞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以来坚持“民主办社、共同经营、大家受益”的原则,努力完善机构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大力强化经营管理,不断培育吸收新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裴营乡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途径。截止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70多户,分布在裴营、赵集、夏集、湍河等乡镇,以裴营乡社员居多。其中养殖在500对以上的大户有12家。合作社现存栏生产鸽20000对(40000只),按每对生产鸽平均年产9对乳鸽计算,全年可产乳鸽18万对(36万只),每对乳鸽按照市场价20元计算,全年可创造产值360万元。
一、立足实际,发挥优势
发展一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要结合当地实际,与市场消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使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裴营乡之所以把肉鸽养殖作为畜牧养殖重点来抓,一是为了发展壮大郊区经济的需要。裴营乡与市区隔河相望,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随着邓州市发展为中等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农副产品、蔬菜及其它生活副产品不断增加,其消费也同时猛增,因此裴营乡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把郊区经济当作一项大产业来抓,着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既满足了广大市民的生活需要,又带动了裴营经济全面发展腾飞,可谓“一举两得”。二是养鸽风险小,效益高。鸽子属小型飞禽,产生粪便少、气味小,对环境的污染远比养猪、养鸡小的多。有资料显示,鸽子的抗疾病能力是鸡的18倍,基本上不会发生灭顶之灾的重大疫情。另外,养鸽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小,价格也起伏不大。据调查,一个养鸽厂在生产前所有投资平均存栏1对需投资100元,包括厂房、购买生产鸽、鸽笼等。1对生产鸽年均生产9对乳鸽,乳鸽按市场价每对20元计算,可实现年产值180元,每对生产鸽一年成本包括饲养、防疫等共计80元左右, 1对生产鸽年实现净利润平均100元。三是用工量少,适合农村家庭式养殖。养鸽的技术要求不高,群众通过学习很容易掌握,并且占地少,非常适合农村家庭养殖,农户的院落都可以作为养殖厂地。另外,用人工很少,农民利用种田以外的时间,足可以经营一个小规模的养鸽厂,即使养鸽规模在1000对以上的,仅用工2人即可满足需要,所以,养鸽不失为一个增加家庭收入的最好选择。四是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鸡肉猪肉吃习惯了,乳鸽肉可口又滋补,慢慢会成为日常饮食上的新“宠儿”,养殖鸽子市场需求潜力非常大,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转变职能,引导服务
裴营乡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用行政命令推进、坐等群众上门、“三农”所需的公共服务不能及时提供转变为现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职能部门为指导、围绕“三农”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在养鸽产业发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一是领导重视、研究政策。自从养鸽业在裴营起步以后,书记、乡长定期召开养鸽业专题调研会,通过组织养鸽户座谈、邀请畜牧专家讲授、召开养鸽现场会等形式,研究养鸽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前景、制定出具体的规划政策,为裴营养鸽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深入实际、解决问题。裴营乡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养鸽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各种困难。面对养鸽户经常遇到的技术、资金、信息闭塞等问题,裴营乡协调有关单位努力做到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上门。通过畜牧局邀请养殖专家现场讲解养殖技术,协调信用社专题解决养殖户贷款问题,利用政府各种资源渠道向养殖户提供生产、销售等信息。截止目前,已组织养鸽技术讲座20多次。争取贷款300多万元,提供千余条信息。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裴营乡近几年不惜代价,加快公共基础性设施建设,努力解决水、电、路与产业的配置,通过村村通、村庄整治、电网改造、水利建设等工程为养鸽业夯实发展基础,提供发展保障。截止目前,累计投入600多万元,为30多家养殖户解决了水、电、路“三通”问题,同时,“三通”也吸引十多户加入到养鸽的队伍当中。
三、专业合作,社员互助
创办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群体组织的力量使社员得到更大的经济实惠,减少更多的养殖风险,滕飞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技术方面进行辅导培训。关系养鸽的成败,效益的好坏的重要因素是出鸽率。导致出鸽率高低的因素有饲料配方、饲养环境、饲养方法等技术环节。因此,腾飞合作社配备了两名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到社员家中指导改善养殖的各个生产环节。另外,每月5号定为集中培训日,社员们都在这一天集中到李红伟家中通过看VCD碟片,邀请专家讲授等方式接受实地的技术培训,使社员的养鸽专业技能不断增强。二是在供销方面实行统购统销。合作社成立以来,在鸽子饲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显示出极其突出的经济效益。在饲料供应方面,过去,人们习惯按照零售价从市场的商贩中采购,不仅成本高,而且时常饲料紧缺,供不应求。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利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签订了比零售价低的多的小麦、玉米、碗豆定期供应、成批交易的供应合同。由此可见,实行饲料统购既为社员节省了工夫,又节约了一大笔开支。销售方面,为了避免以往零售滞销或被商贩压价的现象出现,合作社先后与广州、温州、南阳、襄樊、十堰等地肉类加工厂建立了长期往来的合作关系,另外,把每月农历逢五定为交易日,组织客户到合作社来,现场进行交易。通过产品统销,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社员在发展生产中“愁于销路”的后顾之忧,减少销售价格方面的损失。三是在防疫方面采用统一协作的方式。养殖业防疫最重要。合作社专门设定了两名防疫员,防疫员统一制定防疫方案,社员统一实施防疫措施,并且防疫员根据鸽子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防疫措施。另外,还制定了重大疫情应急方案,一旦出现状况,有章可循,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