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邓州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路子,实施了“四抓一运用”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明显成绩,“属地管理、社区服务、法人负责、居民自治” 的工作新机制已经形成。
他们的做法是:
一、抓领导、增认识,全面落实齐抓共管
近年来,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城区流动人口剧增,使城区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将城区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把邓州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邓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积极依托城区社区建设这个载体,努力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属地管理、社区服务、法人负责、居民自治”的城区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主要领导多次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直各单位及街道办事处都与市政府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通报分析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市人大经常组织常委会人员深入街道社区视察城区人口计生工作,并认真进行审议;市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对城区计生工作进行视察,并提出了许多加强和改进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至今,市政府和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还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区计划生育‘311’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对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的意见”、“关于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考核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完善城区计划生育‘311’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抓队伍 建机构,全面实施“311”工程
首先,市委、市政府在市直机构改革中其他部门大量压缩,人员大量精减的情况下,为市人口计生委增设了“城区人口计生管理办公室”和“流动人口管理科”,城区三个办事处也都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并落实了必要的人员编制,从而保证了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人力需求。
其次,市、办事处、居委会三级,投入8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姚巷等7个计划生育社区和14个计划生育小区,形成了城区“311”计划生育新体系(即: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小区三级服务管理机构和一个小区一名管理员)。在社区规划中,凸显科学规划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除了规划设计“两室一校一大厅”(即:康检室、办公室、人口学校、便民服务大厅),还增加了“读书屋”、“娱乐室”、“宣传展示厅”等特色科室。根据科室的功能、作用、特点、性质,实现了“色调搭配温馨化”、“板面内容知识化”、“实物陈列人性化”、“特色科室趣味化”的“四化”要求;目前,新建和改建的计划生育社区都配备了微机、空调、电视机、投影机、电话、B超、检查床、档案柜、网络图、动态管理图等。有文化,会服务,敢管理的小区计划生育管理员活跃在居民中间。高品位的配置和齐全的服务设备,不仅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还最大化地发挥了社区服务的功能。
三、抓服务 强管理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针对城区流动人口多,居住分散、成份复杂等特点,实施了“1231”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和管理。“1”即依托一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办事处、社区、小区三级服务机构和管理人员的作用,经常排查和录入流动人口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的放矢进行服务和管理;“2”即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管理”的原则,抓住用工企业和出租房屋这两个重点,督促企业主和房东落实计生服务管理职责;“3”即居住地、用工地、户籍地三地联动,公安、计生、综合治理三部门配合,全面落实信息共享,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1”即一站式服务,每个社区都设有便民服务大厅,集宣传、咨询、暂住登记、出租房屋管理、法律援助、办证、康检、药具发放于一体,并在私营企业和经济园区内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四、抓考核 强责任 落实“法人负责”制
“法人”能否负责,是保证和提高单位人口计划生育质量的关键。一是 “法人”与政府签订年度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制订“法人”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单位的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一次考核,排序后三名的单位领导实行诫免谈话,完不成工作目标的通报批评,完不成人口计划的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对在职在岗的已婚育龄妇女,每两月进行一次康检,康检单位并将康检结果于康检结束两天之内通报给所在单位,单位接到“通报”后,再将信息通报给所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对康检遗留,单位负责动员补检;对康检过程发现的节育和怀孕问题,由单位负责处理;已婚育龄女干部职工请假,一律由单位一把手审批,原则上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在职在岗的男职工,单位要在每年的三、九月份收交配偶的孕检证明。不按时上交孕检证明的,一律按孕检遗留对单位进行处罚。
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干部职工,由单位按照政策规定,负责落实相应的奖励优惠措施,否则,由此引起的上访案件,市委、市政府将对该单位给予处罚。
五、运用“四议两公开”,服务管好“三种人”
近年来,城区“下岗无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流动人口”等三种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有些人只与居民比福利、比待遇。却不愿接受社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有些人只要求社区提供服务,却不与社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针对这些情况,他们在城区范围内广泛运用“四议两公开”,请居民和“下岗无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流动人口”的代表去讨论、去决策、去监督。“四议两公开”即社区党支部开会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决议要公告,实施结果要公示。经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每个社区大都采取了如下措施,对“下岗无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和“流动人口”进行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下岗无业人员。由原单位将下岗人员的计划生育档案一个不留地移交给现居住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负责对其服务和管理,下岗无业人员可享受与常住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
----人户分离人员。由现居住的社区逐人进行登记,然后将采集的信息提交给户籍地计生办,户籍地计生办要据实反馈其本人的计划生育情况;现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根据情况向户籍地计生办出具“计划生育接管证明”,纳入本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和服务;
----流动人口。凡流入社区的育龄人员,一律实行“验证”制。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社区(居委会)负责登记造册,建立服务档案;没有持《婚育证明》的,下达催办通知书,督促其办理《婚育证明》纳入管理,社区(居委会)确保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服务的均等。
“四议两公开”方法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下岗无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流动人口”施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并取得了明显成绩,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管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