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为了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邓州市林扒镇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大村办的要求,思想上重视,领导上加强,措施上严格,目标上明确,管理上到位,使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实施上帮下联,夯实大学生村干部成长成才基础。
为了促使大学生村干部尽快成长成才,我镇建立了“3+1”帮扶机制,并指导大学生村干部与所在村的贫困户、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建立联系,使他们有位有为。一是重培养。由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支书与大学生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教会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快速提升大学生村干部在知人、知事、知情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二是敢压担。要求大学生村干部在干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全面参与村庄整治和一村一品工作,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力争在短期内见成效,三年任期结束后所在村村庄大变样,经济大发展,群众得到大实惠。三是巧指导。根据14名大学生村干部的所学专业和特长,以及所在村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状况,帮助他们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懂电脑的负责信息村建设,是党员的协助党务工作,懂经济的抓一村一品,人缘广的招商引资。四是勤鼓励。通过培育典型和示范带动,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在帮助所在村的经济能人、优势农户发展致富项目的同时,自己干事创业,并配备了专职人员,指导他们创业,帮助他们协调资金、土地。
开展“上帮下联”工作以来,我镇14名大学生村干部已联系帮扶贫困户47户,联系优势农户、经济能人、企业家133人。成立獭兔养殖协会1个,指导所在村发展特色种植和畜牧养殖项目16个,为我镇的一村一品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
――注重支持引导,掀起大学生村干部建功建业热潮。
在镇村的支持引导下, 14名大学生村干部都能扑下身子,耐住性子,长期食宿在村里,工作在一线,掀起了在基层建功建业的热潮。马营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刘丹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网络宣传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主动在网上为马营村的农产品做宣传、联系销路;在各地前来我镇学习运用“4+2”工作法的先进经验时,还主动担负起讲解员职责,声情并茂的讲解,使“4+2”工作法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推介。莘家村的大学生村干部陈学洋在基础差、班子弱、人心散的情况下,积极引导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该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得到了根本增强,为了促进该村 “一村一品”的发展,他立足群众传统的养殖习惯,自己通过向书本学、向专家学,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无偿向群众传授,使群众的养殖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向镇有关领导汇报,争取政府支持,计划在莘家村建设一个大型的畜牧养殖小区,目前规划已完成。张仙营村的大学生村干部杜豪、闫东村的大学生村干部聂正次等也多次到姜营、闫东村的獭兔养殖场深入调查,并注册成立了獭兔养殖协会,目前正在所在村大力推广獭兔养殖,计划通过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使獭兔养殖逐渐成为全镇的一个规模产业、优势产业。西许村的大学生村干部蔡有亮不惜放弃城市的繁华,暂别南阳市国土资源局的舒适工作,来到农村基层锻炼,在日常工作中,他结合该村紧邻集镇且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大的现状,打算在该村东边建设一个瓜果蔬菜市场,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同意,原单位也表示将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最大限度支持,目前该项目已在进行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商户116户。
――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把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机关干部管理模式。让大学生村干部也参加机关的每周一、三、五的例会点名,召开支部书记会时,也要求大学生村干部一同参加,通过多听镇里的工作安排,使他们明确基层的工作实质,认清工作职责。同时,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学生村干部到镇里汇报工作和联系交流,我镇在镇机关也为他们提供了住房,使他们到村和到镇里都有家的感觉,能够沉下身、静下心干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大村办和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的职能。成立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后,我镇专门制定了规章制度,明确了管理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例会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管理台帐制度。同时,利用所有大学生村干部每月9号到镇汇报工作的机会,召开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让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促使大家取长补短,相互监督,沟通信息,干事创业。今年来,我镇大学生村干部通过沟通交流,已先后在农产品交易网站上发布销售信息70余条,与12家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有2家投资商主动到我镇洽谈项目。三是完善长效机制,放活管理方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在用地上、融资上、税收上所应享受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开通了 “绿色通道”;同时,设立了1部热线电话,全天24小事接听大学生村干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并迅速批转给相关部门给予办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