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我市从加强培训着手,着力打造出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使农村青年就业的渠通和收入“双增”。
前不久,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306医院分别向邓州发来信函,专门委托我市的卫生学校为拟招的编外护士和咨询医生进行培训。“邓州护工”之所以受到京城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均源自于其劳务品牌“含金量”高,在今年初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赢得了广泛的赞许。
我市卫生学校校长丁亚军告诉记者:“在那次‘河南农民工风采展’上,我们学校培训的‘邓州护工’被作为河南省知名劳务品牌受到重点推介,有600多名毕业生在展会上成了京津地区的抢手人才。”
市卫生学校学生邢淑涵说:“我们的实习期很快就结束了,已经与北京一个外事机构签订了出国就业意向,主要是到欧洲国家的一些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从事护理工作。”
过去,由于技术缺乏,流动盲目,我市有30万左右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大多在建筑工地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收入普遍不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我市因势利导,变人口优势为经济优势,累计投入6千多万元,整合当地教育、劳动、农业等部门现有培训资源,完善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依托“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推进就业的培训项目,重点扶持把护理、保安、驾驶、幼教和校油泵等 10余项专业技能打造成了人员素质强、技术含量高、群体优势大、市场需求大、发民前景好的劳务品牌。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北京、深圳、杭州、东莞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36个劳务工作联络站,用积极有效的服务,为劳务品牌对外输出打造了快速便捷、服务全面的“绿色通道”。
如今,我市有7万多名校油泵工的足迹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缅甸、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国家,26500多名“邓州护工”工作在国内20多个省市及7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邓州保安”,其中约有8000多人在北京;在广东珠海,两万多名出租车司机中,“邓州的哥”占到80%左右。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明洲说:“目前,邓州的护工、保安、司机、校油泵等专业己经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去年邓州在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总收入到了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