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帮忙”  俺们不难了

2009-06-30 16:32:50 作者:刘龙 张中梅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629日,邓州市彭桥镇绳岗村绳一鸣面对笔者高兴地说:“‘4+2帮忙,俺们不难了!”

据了解,以前,某些村群众利益得不到保证,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如今,这些村的难题破解了,实现了村级矛盾明显减少、基层组织力量明显加强、干部作风明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的“四个明显”转变。

是什么催生了这些转变?是什么打开了这些长年难开的“锁”?笔者从基层调研后找到了答案:是“4+2”工作法这把“金钥匙”!是“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

5月份,我市领导层找到“难点村”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后果后,高瞻远瞩地决定,以“4+2工作法为抓手,敢咬“硬骨头”,迎难直上,攻坚破难,稳步推进“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截止目前,“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已进入重点治理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

领导重视,全市联动。市乡两级成立“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乡镇办区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将治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重大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组成30个工作队,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坚决做到治理任务不完成,工作组不撤回。

掌握民情,分类指导。采取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形式,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共征求到意见建议348条次,认真对“难点村”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充分掌握“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夯实基础。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计划和方案,做到底子清,措施硬,规划远,目标明,确保取得实效。

解决难点,维护民利。为使“难点村”治理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各工作队重点抓好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低保户审核、计划生育等方面运用“4+2”工作法,实行“阳光村务”,清理乡村财务,化解矛盾纠纷,共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42个,为群众办实事359件。白牛乡万庄工作队运用“4+2”工作法筹措资金对年久失修的小学院内进行了硬化,对教学楼的屋顶重新进行了现浇,门窗进行了更换,并计划通过广东省人大副主任郭云平,引资30万元对学校门前的主道进行硬化,并吸引个人资金建设自来水,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交通局驻高集乡吕堂工作队发挥行业优势,计划为该村修2公里中心路段,并建桥1座。

完善制度,保证民权。工作队进村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邓州市委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推行“4+2”工作法的决定》,在“难点村”强力推进“4+2”工作法的组织实施,确保基层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和以“三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制度等,切实提高“难点村”民主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彭桥镇绳岗村工作队、文渠乡岳洼村工作队、林扒镇沟王营村工作队等针对所在村村民管理组织缺失的问题,重新组织了村民代表、民主监督组、民主理财组的选举,切实提高“难点村”民主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在运用“4+2”工作法开展低保户评定时,所有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对村干部进行有效指导,确保了低保评定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了低保户满意、群众满意、村班子满意、乡镇党委政府满意的“四个满意”效果。

理清思路,发展经济。“无人办事,无钱办事”是“难点村”的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举办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难点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九龙乡前河村工作聘请专家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从种值、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对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彭桥镇绳岗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聘请六和饲料专家到村担任技术顾问,成立了村级养殖协会,全力打造养殖专业村,使全村养殖户达到69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3%

严明纪律,强化督查。为确保“难点村”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严格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报告制度,不定期听取乡镇办和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编发工作简报11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建立督查制度,要求工作队人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活动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各工作队在岗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了工作队严守岗位,扎实开展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