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两台多功能玉米收割机正忙碌地工作着,收割机一边收获着玉米,一边把粉碎的秸杆深埋到了地下,一会儿功夫,金灿灿的玉米粒便堆得小山一样高……
站在翠绿遍野的地头,看到牛羊欢叫,看到以往需80多名劳力苦干30余天的农活被自己的大型农机在一天时间内轻松搞定,农机大户石占科在自己占地500多亩的农业庄园里开心地笑了。
眼下,在我市,像石占科一样由农机大户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主有2000多户,他们管理着全市90多万亩地,他们在有力地提升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我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耕地面积240万亩。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45万人以上,这些人员外出务工后,家中耕地大多由父母亲戚耕种甚至撂荒,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开发。而另一方面,一些农机大户由于机械化装备水平较高而“吃不饱”。一方土地荒芜,一方无“地”下锅,2006年以来,我市因势利导,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科学化、生态型、持续型的发展战略,围绕种、养、加三大产业,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而使一批农机大户成为庄园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机大户以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为依托,以进入二三产业(即外出务工经商)和无劳动力经营土地的农户的土地及集体土地为基础,通过政府扶持、社会组织、市场引导、合同管理等机制,使土地在不改变经营者所有权的情况下,合理流转于农机大户。农机大户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给土地经营所有权者支付租金,或农机大户代为土地经营所有者耕作土地,土地经营所有权者支付劳务费用,实现双方互利双赢。
农机大户成为庄园主,把全市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实现农机资源有效配置,使农业机械发挥最大效益,使务工人员摆脱了土地的来缚,解除了务工人员农忙季节的往返之忧,巩固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务收入。同时,农机大户成为庄园主,便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便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肥力,形成优势农业,提高种植业的商品率,实现农业增收的目的。今年以来,与去年同期相比,农民土地亩均增效126元。
在农机大户张娜的1260亩农业庄园里,拥有东方红收割机、北京弗雷森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80多台,实现了耕、种、打药、收割、运输、全程机械化,今年夏季收获粮食541.8吨,创效益80多万元,不但她自己被评为省种粮女状元,而且带动了周围500多农户快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