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近年来,我市妇联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经济工作中心,积极探索培育适合妇女发展的特色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走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
发挥妇联优势,为妇女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妇女越来越成为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力军,然而,技术和资金是制约妇女发展的两大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市妇联适时启动实施了“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和“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分别为妇女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服务,使她们尽快走上就业、创业致富之路。
科技培训促进就业。结合“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依托市科协、科技局、农业局,经常开展“送科技下乡、帮妇女致富”、“科技进农家”等活动,为农村妇女传递信息,提供服务,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利用市、乡巾帼科技培训基地对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她们的技能,提高她们的素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几年来,市、乡妇联共建巾帼科技培训基地31个,先后举办蘑菇种植、花卉栽培、特种蔬菜种植、养殖、毛衣加工、电动缝纫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73期,培训妇女15790人,全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后实现就业12680人,创办小企业的人数达169人,这些人员创办的企业吸纳就业达4528人。
巾帼信用贷款助推创业。在实施“巾帼信用致富工程”中,通过健全完善联席办公会议制、月报制、督导调研制和跟踪问效制四项工作机制,畅通致富之路,切实为具有创业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解决创业启动资金,增强其创业造血功能,鼓励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农信社大力支持,社会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广大妇女踊跃参与,全市建成巾帼信用致富村30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9个,发放巾帼信用贷款852万元,帮扶268户妇女投资创业致富,并带动就业1656人,逐步形成了“以巾帼信用贷款助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围绕中心开展工作,促进妇女创业并带动就业。几年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在促进妇女创业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妇女就业。
围绕市委“三抓”(抓优势农户、抓经济能人、抓企业家)战略,着力培育妇女“三种人”(优势农户、经济能人、企业家),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并组织开展了邓州市“十大女杰”、“十大农民女状元”、“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巾帼建功”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表彰会及在电视台开设“巾帼风采”栏目等形式,让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激发了全市妇女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创造热情,使更多的妇女投身到创业致富的实践中,以创业带动就业。商业总公司下岗女工赵楠,下岗不失志,自立自强艰苦创业,从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拥有流资上百万元、年创经济效益20余万元的一帆化妆品总公司,并陆续安置下岗女工30多名,为社会分了忧,为下岗女工再就业解了难。
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战略,发挥妇联“联”的优势,广开渠道招商引资,特别是加强与外出女青年的联谊,鼓励她们返乡创业,培育出了服装加工、毛衣针织、食品加工等一个个工业园区,安置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
围绕市委、市政府“杨树经济”战略,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营造“三八”林活动,打造了林板纸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妇女创业并带动了就业。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了促进更多的妇女创业致富,市妇联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筛选项目,组织引导,培育适合妇女发展的种、养、加等特色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几年来,培育出了湍河的花卉栽培、罗庄的生猪和獭兔养殖、裴营的禽业、穰东的服装加工、都司的羊毛衫加工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建成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巾帼信用致富村30个。都司镇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办针织企业,效益可观,适合家家户户上马,发展前景广阔。市妇联协助该镇建立针织培训基地,为18家以妇女为主的针织企业协调巾帼信用贷款146万元。目前,该镇拥有针织企业38家,织机5000余台,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60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1300多元。都司镇成了远近闻名的针织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