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了致富路 ——我市交通运输和公路建设工作综述

2022-03-09 11:35:14 作者:李永先 实习生 刘汐汶 交通局 于洪瑞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过去的一年,市交通运输局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以“环城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的“三网”建设为抓手,把争取项目、资金保障和项目储备作为支撑,加快推进每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一条条水泥路犹如一条条金色的飘带,从主干道延伸到村镇沃野,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延伸到学校,使迎亲的轿车开到了家门口,客运班车通到了村口,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开到了田间地头。

“如果真要让我总结过去一年公路建设的成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一年,是市交通运输局工作最出彩的一年。”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邓光阁在接受今日邓州采访时说。

争取项目 做好资金保障

要想做好大交通建设,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有项目支撑保障。过去的一年,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把项目争取和实施作为履职尽责的关键,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

通过多次与省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南邓高速公路纳入全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高铁客运站进入省补资金计划,邓桐高速“盘入”全省规划网,争取农村公路通村入组项目47个,危桥改造项目15个,道路水毁项目7个,安防工程项目24个,非现场执法系统项目2个。

为突破项目资金难关,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专班,及时了解上级政策动态,做细做实融资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共争取交通项目资金23660万元。其中政府专项债9300万元,通村入组项目资金5000万元,水毁项目资金4800万元,桥梁改造项目资金4000万元,其他类项目资金560万元,为交通运输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储备项目 加快推进落实

2021年,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南阳时的讲话精神,按照“规划先行引领,建强交通枢纽”的发展思路,筛选储备一批道路运输场站、公路、桥梁升级提档和绿色交通发展等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落实,为我市建设中等城市当好先行者。

南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长67.655公里,我市境内50.885公里,涉及穰东、白牛、夏集、张楼、湍河、裴营、文渠、高集和彭桥等10多个乡镇,目前已开工建设;干线公路完成G207和G335邓州段改造;农村公路完成82公里“四好农村路”和安防工程21公里、大修工程43.75公里、水毁工程45公里修建完成,改造危桥17座;持续实施“通村入组工程”,建设通村公路606公里,全市居民达20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居全省前列。

“三网”建设 亮点纷呈

过去的一年,为服务好中等城市、南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全市经济发展远景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及实际需求,重点围绕“构建快捷畅通的公路水路网体系”谋划发展。

完善环城高速公路网。积极申报争取了三淅高速至二广段延长项目,与新野至襄阳(豫鄂界)高速公路连接,推动邓州至桐柏高速公路规划实施,形成邓州西南区域环城高速,有效发挥了豫西南县域交通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县(市)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省际道路改线提标3条,外迁穿越中心城区国省道G207线、G328线、S103等3条路段等,加快形成内畅外通、一体高效的干线公路网,实现路网数量增长向提质增速转变。

完善市域农村公路网。实施“通组入户工程”,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31.6公里,通过改建升级、补齐市域东北区域环线短板。

“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基本形成‘0.5-1小时’农村交通圈(村到乡镇30分钟内,乡镇到市区1小时),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显著改善。”邓光阁说。

“村村通”顺民意通民心

村村通向致富路。“村村通”工程建设使我市农村交通面貌大大改变,农村公路运输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机动车辆在最近3年内增加了2.5倍,货运量增加了3.3倍,全市所有乡镇、所有行政村通了客车,农民“进城难”得到了根本解决。

“村村通”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农村蔬菜种植和果树种植大幅提升,农民因为出行便利,经济收入年年递增。

“村村通”工程不但通了路,而且还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把干部和群众连在一起,绑在一块,拧成了一股绳。

事实证明,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广大农村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向全面小康社会奔跑的金光大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