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一座座精致的青石小桥下面,鸭鹅凫游,流水潺潺;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大道旁边,青草铺地,绿意盎然;再往前边漫步,假山雕塑、学校游园、体育场地、文化茶馆,渐次进入了视野……这就是构林镇的古村。
一个偏远的农村,何以会建设的如此漂亮气派,又何以充满了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
面对记者的提问,古村党支部书记尤国安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是汉代古山都县的遗址,东汉刘秀28宿之一的马武当年就曾分封在这里,村里至今还保留着秦汉古山都城的遗迹。如今,全村村民3892人,却分属10多个民族,36个姓氏,由此可见当年这里的经济繁荣。”
“这几年,村里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体村民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那就是:发掘保护古山都文化遗址,让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于是,我们请来专家学者,从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互为补益的角度出发,对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包括合理利用现有的坑塘村林,建设农家乐园,合理利用现有的历史遗迹,建设旅游胜地,等等;同时,我们还特意规划了文化茶馆、农民体育场、农民读书社等公益场所。”在谈到具体的筹资施工过程,尤国安说:“我们通过发动全体村民自发捐款,发动外出务工人员支援家乡建设,共筹到资金近百万元;接下来,聘请施工专业队,签订合同,定岗定责,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战,全村共建成文化茶馆2个,农民体育场1个,建成古山都游园1个,同时我们还修水泥道路,建桥涵,整治坑塘;建成了高标准的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如今,这些建设不仅吸引了城里人纷纷前来参观,享受农家乐趣,而且还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尤国安欣慰地说道,“不少农民一到茶余饭后,就纷纷到文化茶馆、农民书社里,读书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大家发展经济的劲头也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