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跨三县的土谷山

2022-07-11 09:52:02 作者:赵成现​ 来源:
分享到:

记得四十年前与新野、淅川、镇平同学一起读书时,淅川、镇平的同学总是说他们家乡的山有多么高,山里有多少让人眼羡的特产。没有山的新野同学只有洗耳恭听,而邓县却有同学说,邓县也有三座山,西北有灵山、土谷山,西南有杏山,山上特产也不少哩。镇平同学说,土谷山也是我们镇平的,你们邓县只是跨个边儿。邓县同学说,那也说明我们是有山的嘛。

镇平同学说的没错,土谷山位于邓州、内乡、镇平交界处,山上界碑为证。土谷山的南坡属于邓州,西北属于内乡,东北属于镇平。到了土谷山,真有“一脚踏三县”的感觉。在中国,地域之间的界线要么以河为界,要么以山为界,并且有“山至中间,河至底”的说法。因此,三县以土谷山为界也是自古有之的。

其实,土谷山属于八百里伏牛山余脉的一段,先古时期应该与灵山相连,只不过被汹涌而过的湍河冲为两段。站在土谷山上,向西远眺,可以清晰看到秀气的灵山,甚至在阴雨连绵之季也能够听到湍河水流咆哮而过的声音。

土谷山,又名覆釜山,因其形上锐下广,如覆釜之状。亦俗称吐雾山,因夏秋霪雨将至时节,山顶云雾笼罩,犹如山神口中吐雾。但历代还是以土谷山称其名。紧挨土谷山东北的一座小山名曰先主山,东南的小山曰踢脚山。明嘉靖《邓州志》这样记载土谷山:“其山峰不甚耸起,如覆釜然。上有清禅寺,其右为五龙泉,水四时不竭。山左有先主山,上有先主庙。右为鳌峰山,峰左有济源泉,北为界山,有雅祖洞。”看来,四百年前的土谷山也算山清水秀,香火旺盛了。

据记载唐代诗人王维在南阳为官时曾多次游览土谷山,并留有五言律诗《飧覆釜山僧》。就连王维的朋友钱起也先后两次到土谷山清禅寺看景,还写下了《独往覆釜山寄予郎士元》等五言古诗五首。其中《仲春晚寻覆釜山》一诗这样描绘覆釜山美景:“蝴蝶弄和风,飞花不知晚。王孙寻芳草,步步忘路远。况我爱青山,涉趣皆游践。萦回必中路,阴晦阳复显。古岸生新泉,霞峰映雪巘。交枝花色异,奇石云根浅。碧洞志忘归,紫芝行可搴。应嗤嵇叔夜,林卧方沉湎。”诗中所描绘的阳春三月蜂飞蝶舞之美景,真令人为之陶醉。而今,土谷山上的寺庙、泉洞,早已荡然无存。

关于土谷山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晒得万物着火,老百姓焦渴难耐。玉皇大帝不忍百姓饱受折磨,就命令二郎神去消灭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亮白天,以区分昼夜,滋育万物。二郎神用神箭很快就射落了正在作恶多端的七个太阳,剩下三个中有两个狡猾的太阳,躲进了土谷山和先主山,妄图逃过一劫。那二郎神运转法眼,以三尖两刃戢为担,启动神力,奋力挑起土谷山与先主山,把两个狡猾的太阳永远压在山下。从此,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普照大地。而二郎神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动用了雷、电、风、雨各路神仙,脚上沾了一些泥巴,临上天庭复命时,他用力一甩脚板,甩下的泥巴,在土谷山的东南形成了一座小土山,人们就把这座小土山称作踢脚山。

这个传说与后羿射日历来是有争议的,但生活在土谷山下的人们不管那些,他们只相信是二郎神为大家带来福音,不管什么后羿与嫦娥的故事。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土谷山在以山地为主的中国大地上名不经传,但在当地百姓心中也是一座神圣的山,历来受人崇拜。

从土谷山向南望去,是邓州名人辈出的罗庄镇,高低起伏的岗峦中分散着大小村庄,这里居住着世代勤劳、朴实的人民。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地势,在低处修建水库,在高处整理耕田,把雨季多余的水存起来旱季浇地,使看似贫瘠的土地照样获得了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土谷山附近的几百亩芍药吸引着四方游客,土谷山下种植的几千亩青豌豆已经走出邓州,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找到了门路。

今天,土谷山下一条双向柏油路连接着邓州、镇平、内乡,柏油路边的家庭农庄也成为土谷山下一道新兴的靓丽风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