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牙 池

2022-11-07 10:36:27 作者:赵光选 来源:
分享到:

邓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胜古迹遍布辖区各地,古八大景尤为出名。可物换星移,昔日辉煌的邓州古八大景,如今多已景淡色褪,但百花洲(花洲书院)、梵塔(福胜寺塔)、金山浮翠(月牙池)等景观尚存,见证着邓州历史的变迁,并被加以保护修复,成为新时期邓州的名片。

深秋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驱车到伊斯兰街西段,在路旁停好车,往南步行约二百米,在浓密的丛林环抱中,便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月牙池。

在稠密的野枣树、构树等杂树的拥抱中,高高的土城墙间灰砖砌就一弓形城门,城门上蓝底篆书“月牙池”三个白色大字。沿阶梯跨入城门,我看到了岁月的斑驳,摸一摸古朴厚重的墙砖,走一走高大宽敞的门洞,感受一座古老城池的前世今生。

迈过城门,里边更是别有洞天,下边是一个红砖铺成的圆形小广场,有几个小朋友在上边跳绳、奔跑嬉戏,旁边站着几个大妈在聊天。小广场附近种有不少碗口粗的毛白杨树,光溜的树干笔直挺立,树皮灰白,树叶青绿,充满生机。四周是土城墙,高高的土城墙西南角耸立着一座小亭子,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便是传说中的“紫金山”了,也就是月牙池。

关于月牙池的来历,扑朔迷离。大多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穰邑(今邓州市区)为楚国别都。楚文王为其妾“桃花夫人”在邓州城区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建了桃花洞,供“桃花夫人”游玩。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孱,为邓州之绝胜。邓人宋朝状元贾黯,少时常深夜借光苦读于此。邓人明代宰相李贤诗曰:“我访桃花洞,桃花犹未开,古柏虬龙舞,悬泉风而筛,春风吹不断,好鸟忽飞来,焚香对仙侣,愧尔生尘埃。”“金山浮翠”周边先后建有贾状元书院、看花楼、岳王庙、寺庙群、牡丹腊梅园和菊圃等,是邓州人重阳节登高望远之地,文人骚客曾在此写下了大量诗文。

邓州的月牙池,是设于城门两侧的那种城池。月牙池与其他的月城不同,它没有城门、城楼,只是两道弧形向外的土城墙连接在一起,是封闭式的城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月牙池城门洞,不是原有的,而是2004年原西城办事处在重修月牙池景点时新建的。

据《邓州地名志》邓州城记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吴大有在元代史天泽所筑土城旧址上重筑外城,以原宋金时西南城角(明代叫紫金山)所挖城壕的土堆积在紫金山以北为城墙,与东面元代月城的拱墙合拢相连,形成两条弧形城墙,组成一个月牙状城池。月牙形城墙长约百米,两城墙间宽70米,呈月牙形,故名月牙池,又名偃月池,在明清时列为邓州八景之一,曰“金山紫气”或“金山浮翠”。

穿过小广场,走到城墙脚下,沿着陡峭蜿蜒的石砌阶梯,小心翼翼地向亭子方向攀登,没费多大功夫就登上了城墙,走到亭子旁,有几个年轻妈妈与小孩在亭里的歇息。我站在亭子边高高的城墙上,西边、南边是护城河,城墙脚下不知何年种下的夹竹桃,葱茏一片,花儿开的正艳,城墙将月牙池圈成了椭圆形。城墙上杂树丛生,酸枣树尤其多,特别是到了夏末秋初,城墙周边的野枣树上挂满野枣,很是诱人,城墙古朴厚重,苍桑感扑面而来。

此时此地,我不仅浮想联翩,月牙池,你能引起多少人对往昔的回忆,积淀多少丰厚的文化元素。你这作为防御的设施、不大的瓮城,数百年间,历经无数金戈铁马、战争云烟而巍然不动,新中国成立以来,你见证了邓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放眼远望,不少塔吊在工人的操作下,挥动长臂忙碌作业,城市在不断拔节生长……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185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邓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