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凌晨五点,穰东镇梁庄村还浸在熹微的晨光里,雨妍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却已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如激昂的战鼓,打破了乡村的静谧,也奏响了邹会吉逐梦路上新一天的乐章。
38岁的邹会吉穿梭在纵横交错的生产线间,他手指轻轻抚过布料,目光如炬,仔细检查着每一处纹理,遇到瑕疵便立刻标记,那专注而沉稳的模样,很难让人将他与曾经那个青涩的打工少年联系起来。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荣获“中国窗纱行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家,曾是一位因家境窘迫而背井离乡的打工少年。20岁中专毕业,邹会吉带着母亲东拼西借的路费,背着简陋的行囊,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拥挤嘈杂的车厢里,他被挤在角落,耳边充斥着陌生人的交谈声、孩子的哭闹声,那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由于学历较低,他进过电子厂,在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着单调的操作;做过搬运工,在烈日下扛着沉重的货物,汗水湿透衣衫。日子在艰难中缓慢前行,却从未磨灭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次偶然的机会,邹会吉接触到窗帘行业。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窗帘的需求早已不仅限于遮光,而是更加注重美观、环保和功能性。凭借多年摸爬滚打培养出的敏锐市场嗅觉,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心中创业的火种被点燃。
2019年,邹会吉毅然决定在浙江成立自己的公司。创业初期,困难如汹涌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向他袭来。厂房选址时,他一次次往返于各个部门,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只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资金周转紧张时,他四处奔走筹措,夜晚常常失眠,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眉头紧锁,满心焦虑;技术工人短缺时,他亲自上阵培训,从最基础的操作教起,嗓子喊哑了也顾不上喝口水。但正是在这重重困难的磨砺中,邹会吉不断成长,变得愈发坚韧。
凭借敢拼敢干的精神、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以及真诚待人的品质,经过几年的努力,邹会吉在浙江的公司订单源源不断,事业蒸蒸日上。
事业有成时,邹会吉心系家乡。2023年底,他带着多年积攒的经验与积蓄,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在家乡梁庄村创办雨妍纺织有限公司。村干部们得知后,积极协调土地资源,为他解决后顾之忧;搭建招工平台,让他顺利招到合适的工人,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邹会吉凭借不服输的韧劲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雨妍纺织有限公司逐步站稳脚跟。车间里,工人们在自己的工位上,有条不紊地工作。从最初日产300套窗帘,到如今日均生产700—800套;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带动100余人就业的现代化车间,产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
“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孩子。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日子越过越踏实!”员工王大姐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都洋溢着幸福。她的双手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此刻正灵巧地穿梭在布料之间,动作娴熟而轻快。像她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雨妍纺织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让不少家庭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小老板也有家国情怀。”邹会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图,密密麻麻的标注里满是希望。他正计划扩建二期厂房,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带动更多乡亲加入产业发展。闲暇时,他会在车间里和工人们聊天,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
“我是土生土长的穰东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一起过上好日子!”这份朴素的心愿,正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梁庄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也照亮了邹会吉继续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