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贺营村的好乐斯足球厂工人正在生产
美丽整洁的人居环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争先创优的红色支部、旺盛发展的经济实体、色彩鲜艳的墙体彩绘……漫步在高集镇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看到振兴乡村的发展活力。近年来,高集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夯实党建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凝聚起村民致富的磅礴力量。
激活“红色引擎”
洁白的墙壁,干净的地面,崭新的铁皮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文件夹,信息员在“四化双评”平台上热情服务群众,党员干部们正在商讨村务……这是记者在高集镇大贺营村为民服务中心所看到的情景。
大贺营村以前村部破旧,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参与村里事务积极性不高,各项工作落后。2016年3月,该村成立了新的村党支部,新班子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村部;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难题,积压的矛盾得到化解,各项工作很快走上正轨。2018年,该村顺利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高集镇党委书记郭松介绍,为更好发挥各村党支部的强大优势,高集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以集中学习、交流座谈、组织“逐村观摩、整乡推进”的方式,带领村班子成员互相学习先进村的管理经验,规划确定发展思路;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与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紧密结合,深化“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为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擦亮“服务底色”
“现在乡亲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了,产量逐月增加,但还是供不应求,我们准备再招一批工人,扩大生产规模。”位于大贺营村的好乐斯足球厂负责人宋从新说。
宋从新是高集镇大贺营村人,在外打拼多年返乡创业。“我们厂能这么快投产,离不开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宋从新回乡后,镇政府帮助协调工厂用地和资金,村委关心建设进度,积极出谋划策。
为更好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高集镇以“四化双评”“四议两公开”为载体,积极探索、多方联动、典型引路,以自主创业与政策推动相结合,建好“三支队伍”,把“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经济能人、农民企业家培养为后备党员干部,注重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深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推动了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同时,整合民政、综治、计生、卫生、文化、教育等多方资源,着力建设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拓宽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目前,在高集镇像宋从新这样的返乡创业人员30多人,他们不仅是该镇乡村振兴的引领者,还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树立“先锋旗帜”
走进杨营村,绿油油的西瓜苗生机勃勃,记者看到党员杨国栋正在给村民吴振飞讲解西瓜种植技术。吴振飞告诉记者:“国栋经常教我种植技术,有困难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杨国栋种植有七八百亩的经济作物,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蔬菜种植方法。看到许多农户想种蔬菜,杨国栋就成立了蔬菜水果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记者在杨国栋的甘蓝菜地,看到30多个村民在砍菜、装菜、拉菜,他们大多都是杨营村的,还有周边村的群众。“我们经常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村民陈子献说。
“在杨国栋的带领下,杨营村现有6户蔬菜种植大户,每逢种植、收获的季节,他们就在一起研究种植结构,联系客商,抱团发展共同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学说。
像杨营村的蔬菜、明池村的梨、代岗村的桃、任岗村的中草药等规模化种植,都是由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他们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分散农户整合起来抱团发展,不仅盘活了乡村经济,而且让富民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高集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持续巩固深化农村党员‘双带头’活动,通过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引导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一大批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郭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