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名镇的汲滩镇,位于我市的东部,因湍河、赵河和严陵河在此交汇,水流湍急,冲刷出百亩大滩而命名。汲滩镇与新野县上庄乡、王集镇毗邻,与我市的腰店镇、白牛镇和穰东镇接壤,有着“一镇连两县,一镇活六乡”的美誉。
古时商贾地,今又展新容。近年来,汲滩镇党委、政府围绕“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扶本、扶志、扶心”为主线,变输血为造血,由分散变集中,全镇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镇域贫困人口由2576人锐减到目前的614人,贫困家庭实现了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
扶本——拔掉穷根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无志不立,无技不富,扶贫必须要从根上扶,拔出穷根。”该镇党委书记王景敏说。
帮扶帮扶,关键不是“帮”,是“扶”。怎么扶?该镇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彻底根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为此,扶贫工作一开始,全镇1600名党员划分为310个党小组,与镇村干部一起包村包户,谈心换心,因户施策。张井村民张清岑,爱人患癌,大儿子精神失常,二儿子失踪,自己又身体不好,包村干部陈鹏多次找他谈心,并把他儿子送进精神病院,打消了他轻生的念头。张清岑从养羊干起,20多只羊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每月聘请市有关专家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无论种植还是养殖,贫困户都积极参与;每月对贫困户进行积分评定,按积分予以奖励,并组织贫困户故事会;特色产业镇域开花,吸纳贫困户就业,刁堤、廖寨村的蔬菜,杨庄、黄庄的葡萄、石榴,王寨、庞庄、魏庄的甜叶菊,油李、南王、前渠的坑塘水库渔业等,特色种植替代了传统农业,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张桥和孙寨等村的大型养猪场、养牛场,也吸纳了316名贫困劳动力务工;赛扬电器、玩具厂、制衣厂、鞋业加工厂、塑料厂纷纷建立带贫车间,免费进行技能培训,12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此就业。
扶志——提振精神
采访中,记者走进刁堤村,映入眼帘的民居小楼鳞次栉比,村道宽敞干净,游园里鲜花姹紫嫣红。
51岁的村民刁理常,听说记者来村里采访,指着身后刚建好的二层楼说:“要不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哪有俺的今天。”
刁理常在南方打工患上了尘肺病,返乡后以酒浇愁,驻村书记陈冬梅得知后,苦口婆心,帮他办理了小额贷款,刁理常从养殖做起,如今年收入超过6万元,致富后,刁理常心情好了,人也变年轻了,黑红色的脸膛总是挂着笑。
“扶贫工作重在扶志,虽然要求对每一个贫困人员不能落下,但要群众整体富裕奔小康才是目的。所以,在落实好贫困户脱贫措施的同时,户容户貌与村容村貌必须大幅提升。”该镇主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刘海兵说。
因此,亮化、美化、绿化,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该镇常抓不懈。在集镇开挖下水道、铺设路缘石彩砖、建公园游园、水冲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对32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的主干路,栽风景树,村村建立健身游园,重点部位实施保洁,安置482名贫困劳动力的保洁工,实施“七改一增”。
至目前,全镇已改厕4800多个,过去村里的脏乱差不见了,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扶心——感念党恩
走进孙寨村该镇的敬老院,院内绿树成荫,老人们品茗下棋、哼唱小曲、修剪花草和汲水种菜,很是开心。
“真没想到,敬老院跟宾馆一样,俺婶子上岁数了,需要照顾,住在这里彻底放心了。往后,俺也能腾出手来打工挣钱了。”到敬老院探望婶子的村民孙君伟,高兴地说。
除了孙寨村有敬老院之外,该镇在张桥、杨庄、莲花、魏庄四个村,还建有4个幸福大院,对生活确实困难又没人照顾的老人,做到尽收尽养。
如何解决兜底人员的生活问题,该镇把“四集中”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除了加大对敬老院的资金投入、配齐必要的设施之外,重点抓好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对特困、重残、五保老人,要求在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服务要热心和细心。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晚年如此开心和幸福。”这几乎是所有住在敬老院老人们的心声。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压责任,做考评,对分包贫困户难脱贫和不满意的干部,必须撤换追责,要继续把党小组与村组干部捆在一起,真抓实干,干出实效,为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王景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