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里故事多

2020-10-23 18:08:47 作者:林 莹 来源:
分享到:

院里院外笑声不断,老人们有的在一起聊天,有的在侍弄院里种的蔬菜,有的在太阳底下闭目养神……他们统一穿着白色的短袖上衣,胸前印着一行红色的小字——杨庄村幸福家院。日前,在汲滩镇杨庄村幸福家院,记者看到了一幅安逸的乡村养老画卷。

院子周围是一排平房,中间是一座古老的屋架房,不似其他地方高档大气的养老院,这里的幸福家院看起来还有一点简陋,然而,老人们安详的姿态和脸上的笑容都在向外人诉说着这里的幸福故事。

在老人们中间,有一个一直忙忙碌碌给周围老人服务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老人名叫杨道新,今年72岁,是一位在村里干了一辈子的老党员。老人没有在幸福家院里住,但是跟幸福大院的关系最近。中间那座古老的屋架房和整个幸福大院所在的宅基地都是杨道新老人的。

“村里开始建幸福家院的时候,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我们就把党员们召集到一起,商量一下如何解决大院的选址问题。没想到杨道新听了后,当场举手要把自己的宅基地和房子都捐出来。”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星坤告诉记者。

听到书记这样说,杨道新赶紧接着说:“这算什么,不值得说。孩子们都在城里或者外地上班,我在家也有住处,这闲着也是闲着,不算个啥。”

“农村的宅基地可都金贵得很,为宅基地大打出手的都有,像他这样无偿捐献宅基地又捐献老屋的村里就他一个人,没事了还来帮忙照顾老人们。”杨星坤补充道。

“没有杨书记说的那样好,我们老两口有两间屋子就够住了,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和党员,能为村里做点事,我们全家也都很支持。”杨道新说。

说话间,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阵饭香。

“鸡汤快炖好了,我摘个冬瓜炖到里面,一会都好了。”随着爽朗的声音,一个干净利索的老人抱着刚摘的冬瓜走进了厨房。

说话的人叫秦桂云,今年62岁,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这吃得好,住得好,做饭一个月还能收入七八百块呢。”秦桂云说。

“是哩,以前我跟要饭的一样,现在有吃有喝,衣服还有人洗,真是住着美啊。”

“这儿离村里的广场近,晚上可热闹,我们没事也去跳舞呢。”​

……

聊起幸福家园的好,老人们争着说了起来。

“除了感谢党员们捐款捐物,我还得感谢住进来的老人们。村里没有集体收入,这院子一侧是大家捐款和申请专项资金建起来的,另一侧的几间,是利用给老人们进行危房改造的时候,对于一些没有翻修价值的房子,直接在幸福院内异地重建,每人一间。当然,这些老人都是五保老人,家里没有人,在村里边缘地方住,所以我们就开会研究制定了这样一个方案,真是感谢他们的支持。”杨星坤说。

“这也是为我们好,再说只是把房子建到幸福家园了,在这有人聊天,有人做饭,这才是家,真要是建到我原来的房子那,我一个吃喝都要发愁,哪有这美啊?”五保老人杨存崟说。

“另外,这里幸福家园还有一点跟别的地方不一样。那就是幸福院明确专人进行管理、服务,制定了幸福院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了卫生管理、娱乐室管理、食堂管理、值班等规章制度。我们尽量让老人们在合理的范围内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锻炼了身体,也为幸福院作出一定的贡献。”市人社局驻村干部翟潜告诉记者。

“我们本来就是庄稼人,也闲不住,没事种种菜、喝喝茶、聊聊天,日子过得真是舒坦。”该村低保贫困户翟玉报老人一边锄草一边说。

同时,幸福院也做到了医养结合,村医定期开展上门巡诊,为入住老人进行日常疾病的诊治。村里也安排专门人员服务,每周六来为老人们洗衣服、收拾屋子。老人们聚集在一个院子里,互助互爱、其乐融融,形成一个充满友爱的大家庭,切实解决了过去生活的孤独无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老有所乐、病有所医,日子充满了幸福感!

老屋、新平房、菜园子……每一个物件都让家的概念具象表达;捐赠、异地重建……每一个决定都承载着家的来之不易;还有满院的瓜果蔬菜和欢声笑语,让幸福家园的幸福从这里蔓延开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