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仙营村:产业扶贫“拔穷根”

2020-06-23 09:54:37 作者:张 洋 来源:
分享到:

6月的清晨,天蓝水清,草木葱茏。在林扒镇张仙营村东南侧的林地通道林内,油绿的南瓜叶子载着点点露珠,在晨光中生机勃勃。“在南瓜地里除草,浇浇水……活不重,每天挣60块钱,一天的日常开销不用愁,还有些节余。”该村贫困户张志全正在打理南瓜秧,脸上洋溢着劳有所获的幸福感。

张仙营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在镇政府、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于2017年脱贫。村子脱贫了,如何让张仙营村脱贫不返贫?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该村帮扶干部和村组干部决定依靠产业来发展村里的经济,让群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小鞋厂大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该村市扶贫办驻村第一书记武小宝在镇上发现一个鞋厂生产车间,百十号工人正在忙碌地缝纫鞋面、胶合鞋底、装箱搬运。武小宝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产业,他四处打听,经人牵线找到了产业集聚区供货商家,打算为张仙营村引进带贫车间。

武小宝这一想法,得到了镇村、帮扶单位的关注和支持。扶贫车间的合作模式是鞋类代加工,车间面积650平方米,可以安装机械设备120台,规划年加工各类订单皮鞋20万双以上,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已安装机械设备30台,投资30多万元,招收工人30多人,其中有贫困户8名在此就业。

“发展合适的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稳定创收,才能重新激发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达到村强民富。”武小宝说。

林下经济促发展

在该村道路两旁,林地通道林有400多亩,一直空闲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让林地经济发展起来,促进村民增收?帮扶干部和村组干部多次商议,经过最终协商,由该村致富能人张宗献不用交租金,免费种林地,但条件是安排村里贫困人员就业。

最初,张宗献想在林地上种洋葱,并且把想法告诉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元青,细心的张元青找来了农业专家,对土质进行鉴定。专家告诉他们说,由于土质易于板结,不适合种洋葱。经过多方考证,最终选择种南瓜。

“村里干部们帮我买南瓜种子,给我请来农技师指导给南瓜管理、打药……”说到这件事,看上去略显木讷的张宗献脸上充满了感激。

第一年,南瓜喜获丰收,可销路又成了问题,张元青又亲自到郑州联系经销商,帮助张宗献打开了销路。当年,张宗献卖南瓜收入十几万元,同时也带动了该村8个贫困户就业。

土地流转促增收

为了推动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农业种植,带动所有农户增产增收,该村决定动员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中,该村充分运用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全体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

“我不愿意,如果地没了,钱也拿不回来,可咋办?”贫困户周选超说。少数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转,村组干部就一户一户做工作,告诉他们种植普通的农作物不赚钱,还耽误外出务工时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村一个月内完成了土地流转,同时也把土地承包出去。

“土地流转出去后,在家里也没有念想了,这不出来打工每个月还有四五千的收入,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每年的土地补贴都能准时发放,现在我的日子好过了,这都得感谢我们的村干部啊。”记者连线采访了远在杭州做装修的周选超。

林扒镇副镇长王静介绍,土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和稳定农民收入,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土地潜能。土地流转后也可以解除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不仅村集体受益,村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多村民都加入了水生态种养合作社、优质牧草基地及莲菜、芦笋种植和龙虾、泥鳅养殖合作社,不仅实现了提前脱贫,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全镇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也正在逐步形成。”该镇党委书记张栋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