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飘别样红——晋公社区党建工作侧记

2019-05-10 09:25:08 作者:王崇顺 通讯员 孙 凯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晋公社区的“荣誉墙”

  日前,记者来到孟楼镇晋公社区,但见碧波荡漾的晋公河从社区中部缓缓流过,河两岸成排的风景树亭亭玉立,两侧道路平整干净,楼房整齐划一。坐落在省道231线路旁的为民服务中心,门前的红旗雕塑和高高耸立的“五星级党支部”牌子格外醒目,院内绿树红花,生机盎然。

  晋公社区南接湖北省界,省道231线穿境而过,社区下辖8个自然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553户2332人,总耕地4463亩。社区支部现有5个党小组,45名党员,常年在家党员28名。

  关于“晋公”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典故。相传,唐宪宗时期,名相裴度因战乱寓居孟楼,兴水利,垦农田,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裴度祖籍山西,孟楼人感念其恩德,便建“晋公”庙宇以纪念。如今,1200多年过去了,晋公的故事依然在当地代代相传,晋公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在党建工作的统领下,社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安置移民显胸怀

  2008年,为响应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号召,淅川县部分移民,被安置到孟楼镇张义岗社区和晋公社区。移民来了,要建房、要种地,许多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

  “我清楚地记得,3月份小麦刚起身,一听说要毁麦建房,群众强烈反对。”晋公社区支部书记宋新宏回忆,当时国家一亩地给618元的赔偿款,群众难以接受。为了让移民尽快稳定下来,晋公社区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打算把村里最好的“河头地”让给移民。

  宋新宏说,为了做群众思想工作,村干部们不分昼夜到分包群众家里,与他们促膝长谈,讲政策,核算种地收支账,群众心甘情愿接纳了移民。

  4月28日,记者见到了当年曾被占地的晋公社区群众周书贵,他说:“移民来的时候,我们组要给他们出让120亩耕地,起初我们并不愿意,村里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慢慢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人心都是肉长的,移民们为了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建设搬离故土,咱就让出一点土地,有啥舍不得呢?”

  环境整治利群众

  波澜不惊的晋公河,已经静静地流淌了几百年。近年来,孟楼镇和晋公社区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河道原有流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挖、加宽,对两岸进行修砌,安装了护栏,栽种了风景树,使晋公河两岸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河两岸乱搭乱建情况比较普遍,群众还随意往河里倾倒垃圾、污水,真是大煞风景。”晋公社区主任周银虎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改变这一情况,社区要求党员从自身做起,率先拆除自家的简易棚。同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首先征得村里绝大多数人的同意,然后统一进行拆除。“实际上大家都希望有个好的生活环境,毕竟生活富裕了,就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了。”果然,在党员们的以身作则下,没费太大周折,晋公河两岸违规搭建的房屋就被全部拆除。

  晋公社区集体经济富足,脱贫攻坚任务不重,仅有的两名贫困群众,目前社区对他们已妥善安置。2017以来,社区与河南凯达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社区卫生全部委托该公司进行清理,社区的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了。

  建好支部强堡垒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的晋公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1993年,村支部书记宋新宏一上任,就着手加强村支部建设,该村逐渐由乱变治,各项工作步入快车道,被评为“邓州市五星级村支部”。宋新宏本人1999年被授予功勋支书,2005年7月起享受副乡科级待遇。

  在晋公社区村部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牌,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大大小小的奖牌有62块之多。“每一块小小的奖牌,都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们苦干实干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党员干部的汗水。”镇党委副书记刘富春感慨地说。

  截至2016年底,晋公社区集体资金已达到500余万元,然而,社区干部们坚持在屋顶渗水、墙体裂缝的老村部里办公。2017年秋,村里召开多次会议,在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建议的前提下,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办公大楼。

  “村里的每一个重大事项,在提议前,我们都要走访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大部分群众同意后,才能提议。”宋新宏说,“和村民们多沟通、多商量,村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晋公社区的主人,许多工作就好开展了。”

  如今,在孟楼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公社区的党建工作已跃居全市前列,多项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评比中名列前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