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最美乡村医生曾伟的战“役”故事

2020-03-04 21:56:18 作者:高爽 来源:
分享到:

他被称为河南省最美乡村医生,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入选中国好人榜,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口》栏目,以及省市等主流媒体报导。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不忘医者初心,带领学雷锋志愿者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彰显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者精神风貌。他就是彭桥镇乡村医生、市编外雷锋团彭桥卫生排排长曾伟。

近日,见到曾伟时,他正在为隔离户准备中药汤剂。“作为一名党员、医生,在这个关键时候,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不是雷锋,也不是标兵,只是希望能向榜样看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力。”曾伟的话语很朴实。

突击队冲在一线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了国人的心,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彭桥镇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与河南淅川县和湖北老河口市相邻,道路阡陌纵横、人员往来密集,防疫任务尤为繁重。为了配合市乡两级的防控工作部署,提高工作效率,曾伟与爱心志愿者成立彭桥镇卫生排突击队。

突击队共有11人,由部分卫生排成员和该镇业务精湛的村医组成,主要负责彭桥社区从外省回乡人员的排查、隔离人员的医疗服务以及协助镇政府做好防控等工作。

11名队员按片划分区域,每个成员分包几个小区,他们走街串巷,手拿喇叭宣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劝返乡人员主动上报登记。从正月初一至今,他们每天都上门为隔离户测量体温,为返乡人员做好消毒服务。遇到对隔离有抵触的返乡务工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直到自愿接受隔离为止。

队员们严格按照防控预案,对全社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出从鄂返乡人员180人,其他省市返乡人员23人。

“彭桥社区是彭桥镇政府所在地,人口多,人员复杂,排查难度非常大。一开始的时候防疫物资匮乏,我们没有防护衣,缺少酒精等消毒用品,仅戴着口罩就去隔离户家中了。”曾伟说,“但突击队的成员们没有退缩的,守护好自己的家园,是我们的责任。”

筑牢安全防线

疫情期间,曾伟每天都奔波在卡点和隔离户之间,忙着把医用酒精和熬制好的中药送往全镇各疫情防控卡点,还抽时间到敬老院和各卡点为老人们和值班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曾医生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就为我们送熬制好的中药汤剂,说防控物资不充足,嘱咐我们要按时服用,提高自身免疫力。”彭桥社区卡点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从1月22日至今,曾伟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按照中管局4号处方为一线人员熬制中药汤剂,包装成袋,免费发放给周围群众及该镇一线防控工作人员。截至目前,他个人已捐赠中药3000余袋,价值3万余元。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是很多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终将形成磅礴力量。曾伟介绍,在突击队中,每个成员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这次疫情中,我在曾排长的鼓励下加入了突击队,一开始家人们都觉得太危险劝阻我。但我觉得这是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大家都能平安健康,我们苦点累点也不算啥。”队员彭奇新说。

村医彭大斌所分包的区域范围大、人员多,从外地返乡人员有36人之多,他每天两次上门为隔离户提供医疗帮助、协助超市为顾客做好体温测量登记,还在自己的车上安装小喇叭,为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彭桥社区粮房村隔离户王会一家,已经过了隔离期,但曾伟和包村医生彭大斌还是每天过来,一再叮嘱他们还是要时刻注意,做好防护。

“我从2012年就加入了彭桥卫生排,成为了一名学雷锋志愿者,前两天我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后我一定会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彭大斌说。

筹措防控物资

曾伟在带领队员们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购买防疫物资。在物资紧缺之际,他把店里库存的250斤酒精、50瓶消毒液和1500余只口罩,都捐赠给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但这对于全镇的防控工作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

于是,曾伟开始四处找渠道,在微信群里发布求助信息。1月30日,他在南阳人代会邓州代表团群里发的求助有了回应,南阳市人大代表陈红是我市刘集镇人,她询问曾伟自己做的纯粮白酒是否可以使用,曾伟告诉她,光是纯粮白酒还不行,只有75度的酒精才可以杀毒。

在郑州的陈红,立即返回刘集镇,用家里的蒸馏设备,提纯了300斤酒精,但由于交通管制,如何运送到彭桥镇成了问题。在曾伟协调下,高集卫生院派车前往接力,才把酒精拉往疫情防控一线。

据了解,曾伟还协调到编外雷锋团义工营捐赠的两批口罩,以及众多的单位、干群捐赠的生活物资,全部用到了该镇一线防控工作中。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曾伟和他的队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学习雷锋精神不是作秀,是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传承雷锋精神不是口号,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坚定学雷锋的初心,大家一起努力,让社会更美好。”采访结束时曾伟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