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振兴——桑庄镇:振兴路上加速度

2024-07-17 09:42:51 作者: 来源:今日邓州
分享到:

桑庄镇与新野县接壤,作为邓州市的桥头堡、门户镇,有着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二广高速、郑渝高铁均在境内设站,迎宾大道、G328线穿境而过。

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桑庄镇招商引资项目接连落地,许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花生、蔬菜、特色中药材等“1+N”产业蓬勃发展,服帽、电子、雨伞、板材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多点开花,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鼓起了“钱袋子”。

桑庄镇镇长高书举自豪地介绍说,这里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尹集村高氏家族“一门五进士”享誉四方,从韩营村走出去的韩作黎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孔庄村的罗卷戏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想发展好,稳定是前提。桑庄镇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531”(即“五调三融一会审”)信访调解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荣获南阳市“枫桥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南阳市级守法普法示范乡镇。

“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铁新城建设带动桑庄整体提升,构筑‘双星闪耀’的‘双子格局’,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桑庄镇。”桑庄镇党委书记崔钟菊激情满怀。

“凤还巢”

“在外边上班上得好好的,非要回来创业,鸡飞蛋打了吧?早知道,就不让你上学了!”母亲不时在耳边唠叨。

“回来种地,赔了个精光,看看人也神经了,老婆也跟人‘跑’了。”乡邻们风言风语。

2018年,对于桑庄镇尹营村的尹大鹏来说是黑色的,9月份的连阴雨天,让本来可以收获满满的半夏,再次绝收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尹大鹏觉得愧对父母,本想通过创业让父母过上好生活,可天不随人愿。夜深人静,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2012年,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尹大鹏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留在了大城市工作。两年很快过去,工作的重复性和单一性,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发挥。

2013年,尹大鹏返乡创业,养殖蚯蚓。早起晚归,清秀的白面书生,很快变成了皮肤黝黑的“农村人”。世事难料,蚯蚓销路不畅,以失败告终。

天生不服输,尹大鹏开始二次创业。2015年,多方考察后,他筹措50万余元资金,种了50亩半夏。他信心满满,“半夏投资大,收益很客观。”

2017年,尹大鹏扩大半夏种植面积,想奋力一搏。结果,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半夏绝收。2018年,他打起精神“再战半夏”,结果“一切归零”。

困境中,亲人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弟弟把钱借给他创业,准备买房时,发现哥哥陷入低谷,没有张口向他要钱。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看到丈夫创业不易,选择到外地工作,减轻生活压力。孩子被送到外婆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非常感谢家人对我的包容和支持,让我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日子。”尹大鹏说。

无法解决半夏受天气影响的难题,尹大鹏减少半夏种植面积,同时,不断寻找新的适合种植的中药材。不久,淫羊藿进入他的视线,这种中药材是多种保健品的重要成分,市场需求量大。

“淫羊藿和半夏亩投资基本一致。”尹大鹏说,但淫羊藿在基础设施到位的情况下,收益比较稳定。

这次种植,尹大鹏非常谨慎,去外地学习,自己在网上学习,向种植大户学习。2019年,种了7亩;2020年,种了40亩;2021年,扩种到100亩。

期间,他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研究出不易被风吹倒的大棚高度、适宜淫羊藿生长的遮阳棚密度,开始自己育苗、售苗……

随着淫羊藿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稳定收益,尹大鹏的母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跑前跑后帮助他做田间管理。乡亲们向他竖起大拇指:“大学生种地就是不一样,这可比上班强得多。”

今年,尹大鹏种植淫羊藿面积300多亩,不少乡亲在这里务工。“我在这里拔草、浇水,一天70元,没想到65岁了,还能挣钱。”村民房春梅说。

“淫羊藿投资大,不少村民轻易不敢尝试。我先种了20亩,长势还不错。”60岁的丁焕银当过村支书,他想示范带动,让大家看到这个好产业。

对于未来,尹大鹏有着清晰的规划,在孟楼镇发展林下种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夏日午后,田野中一排排黑色平棚特别醒目。走进棚内,一棵棵近50厘米高的淫羊藿排列成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兔博士”

“读研究生?还是养兔?”24岁的袁良辰遇到了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两年前,袁良辰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去我国首个国家级现代化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实习,越学越入迷。晚上做梦,他都在给兔子做防疫,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面对考研究生——当大学教师,还是建厂——养兔,袁良辰犯了难?

“良辰,你学的教育专业现在多热门,上学、读书、拿高学历才是正道。今天你想养兔,明天你看见养猪的,是不是也想去试试?”姑姑听说他要去当又脏又累的养殖户,直呼糊涂。

面对质疑,袁良辰口若悬河地讲起自己的兔产业规划,说到重要处,又是比划,又是拿笔记本和图片展示。

听完他的讲述,家人陷入沉默,没想到袁良辰真的取到了“兔经”,前景规划相当可行。

“年轻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试错的时间。既然你如此喜欢这份职业,放手试试未尝不可。”一向理性、果断的父亲率先打破了沉默。

有了家人的支持,袁良辰到阳光兔业谈合作。

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接连遇到场地不足、人手紧缺等棘手难题。

当袁良辰综合交通、政策等优势选址桑庄时,镇党委发挥“店小二”精神,主动流转土地35亩,全力推进厂房规模化建设。2023年11月18日,邓州市润阳农业有限公司在东鲁营村顺利落地,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控制系统。

“兔子刚运回来的时候很激动,没想到困难在后面等着呢。”袁良辰介绍说,因天气寒冷,兔子患了感冒,“到家后”不吃不喝,精神萎靡。

首批兔子后肢瘫痪、受孕率不高……接二连三的挫折给了信心满满的袁良辰当头一棒。

“家缠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本来就容易出现病害,看来你的新科技也解决不了旧问题。”姑姑的话让袁良辰醍醐灌顶,现代化养殖体系除了便于规模化养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受孕率和存活率,看来取的“经”还有欠缺。

继续“取经”。袁良辰请来了同学刘鹏鹏,再去济源。

“外行”逐渐成为“内行”。不到一年时间,润阳农业便成为一家集肉兔养殖、繁育、兔品加工、出口外销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养殖伊普吕肉兔20000余只,成功出栏20000余只商品兔。

“现在我们的技术非常成熟,崽兔从出生到出栏仅需65天,真正做到了养殖技术领先。”刘鹏鹏说。

袁良辰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博士”,带动周边6个村80余户200余人养殖肉兔,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想养兔找良辰呀,只要是养兔方面的问题,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汲滩镇杨高生是众多前来学习的养殖户之一,养殖肉兔100多只。

“上学、养兔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下一步,我准备考取养殖业的研究生,学习更多更专业的养殖技术,届时还能为同学们提供实习场地,实现双赢。”说起未来,袁良辰眼中闪着光。

“黑金子”

“双龙啊,一点点花生看你稀罕的,整天往地里跑!”

“我这可是黑花生,王纳说一斤能卖到二三十元哩。”

桑庄镇周庄村村民杨双龙自从种上了黑花生,就跟守着一个“宝贝疙瘩”一样。

杨双龙口中的王纳是桑庄镇大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2年开始种植花生,与丈夫王成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2016年,夫妻俩成立了一家新型多元化农民合作社。花生销往广东、广西,甚至出口越南,同时还与金龙鱼、鲁花、龙大等品牌油厂长期合作。但王纳并不满足与此,她一直在想着能不能引进一些价格高的新品种。

这不,机会来了。2021年,在广西的花生市场上,王纳发现了一种花生,剥开为四粒,成黑紫色,口感细腻甘甜,内含丰富的花青素,叫做富硒黑花生。她当时就决定,买一些回来试种。

“这富硒黑花生原产地云南,种植没那么简单。”王成有些不看好。

回到家,王纳把黑花生去壳泡在水中仔细培育,几天后花生发芽了,王纳开心极了。

“水培虽然成功,但土壤种植要求更高。”王成本想打消王纳“异想天开”的想法,没想到却更坚定了妻子的决心。

争强好胜的王纳搬来了救兵,有着一辈子种植经验的老父亲从土壤选择到田间管理一项项进行指导。终于,两亩地的试验田种植成功,王纳最终选定200亩适合种植的黄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

“我能不能跟着种一点?”看着这个稀奇品种,杨双龙跃跃欲试。

可还没等指导,杨双龙开始种植,又一个问题摆在了王纳的面前。黑花生售价高,群众对其认知少、熟识度低,所以销路成了“拦路虎”。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纳苦笑道。

“把它装成礼盒,我们免费送一批吧。”王成想了想说。

桑庄镇政府得知后,安排工作人员与王成对接,帮助合作社进行黑花生宣传推介。

“雪中送炭。”王成夫妇很是高兴。

就这样,200余盒黑花生被免费送给了群众以及一些游客,还有来邓州考察指导的部门团体。大家品尝后,对黑花生的口感和品质赞不绝口。

“你好,我这边是邓州东站特产店的,想购买一批咱们的黑花生,请通过一下微信申请。”这不,第一个“大订单”送上门了。

随后,王纳带着黑花生参加了京东·邓州农特产品购物节、民俗文化节等多个展销会,黑花生的名气越来越大。邓州很多特产店、礼品店都纷纷上架黑花生礼盒,还有很多企业当成福利发放给员工和客户。

“销路虽然有了,可是黑花生亩产低,现在总产量上不去,这也是个大问题。”王成既开心又有点担忧。

王纳哈哈一笑:“这我都想好了,今年咱们扩大到300亩,再号召群众一起种。只要选好地块,我保证大家的黄土地里都能长出‘黑金子’。”

闻讯而来的群众围住了王纳:“那怎么种,一亩地是不是投资很大?”

“听说亩产不高,能挣钱吗?”

“黑花生虽然亩产只有300余斤,但一斤能卖到28元左右。本地花生亩产500斤,可一斤也就三四元,哪个更挣钱,这个账大家都会算是不?”王纳答道。

“第一年免费为大家发放花生种,种出来的黑花生合作社全部回收!”王纳的话掷地有声。

“我报名!”杨双龙率先举起手。

五家种植户欢欢喜喜地领回了花生种。

“等到这‘黑金子’卖个好价格,明年我再多种点。”杨双龙心里美滋滋的。

“保鲜库”

“村里建冷库,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就这点租金,我不同意……”

协调会上,村民老王和老朱持反对意见。眼看会开不下去了,村支书王正根很无奈,宣布散会。

周庄村有种植花生、蔬菜的传统,村里光农业种植合作社就有14个,最多的时候,全村80%的土地都种上了花生。花生刚收获那阵儿,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不高,在冷库储存几个月,等价格上涨了再卖,能多赚一大笔钱。

这么好的事儿,大家为啥要反对呢?

王正根找到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王守道商量。

“叔,正常地租六七百一亩,冷库用地咱按1500元一亩,按说大家应该支持才对啊。”王正根不解地问。

“正根,说到底是大家嫌租金低,一亩地租金1500元,就这3亩多地,分到每个人手里,也没多少钱,得想想办法,让大家得到更多收益。”

王正根立即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商量解决办法。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商量怎么让村民得到实惠。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最终达成两项共识:一是村民可以入股冷库,村里从当年冷库总收益中拿出40%用于分红;二是从2023年开始,小麦价格每上涨1毛钱,冷库地租跟着涨100元。

第二天,再次召开冷库项目协调会,老王和老朱在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后,当场同意,还表示愿意入股。

“镇里一直在密切关注周庄村冷库项目,群众工作做通之后,我们召集村镇中心、土地规划等部门,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做到快事快办,推动项目尽快实施。”桑庄镇镇长高书举说。

2023年6月,借助市里的冷库惠农项目补贴,村里又筹集入股资金100余万元,周庄村农产品保鲜库项目动工建设。当年年底,占地3.12亩的保鲜库建成,总容量达600吨。

周庄村除了种植花生外,还种植有洋葱、大葱、土豆、黄瓜、辣椒等经济作物。2024年初,冷库一投入使用,不少种植大户就把存储在周边冷库的农产品,拉回本村冷库存储。

“我种了1000多亩花生,往年拉到南阳、新野的冷库储存,光存储费一年就得10来万。现在村里建了冷库,不但费用低,转运也方便,真是省钱省力。”桑庄镇大志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纳说。

王纳算了一笔账,花生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便宜,在冷库储存几个月后,如果遇上好年景,一斤能多赚1块多。

村民王正超种植30多亩山东大葱,往年,大葱成熟后,他都拉到周边的冷库储存,等价格上涨了再卖。

“以往,冷藏大葱都是去外地找冷库,还得跟人家说好话,现在村里建了冷库,真是太方便了。”王正超说。

拉开周庄村农产品保鲜库的库门,一股股冷气迎面而来,高高码放的花生袋子映入眼帘。

在另一个冷库内,村民王让安储存的土豆堆放如山。“我种植土豆40多亩,刚上市的时候行情不好,冷藏几个月,一斤能多卖将近一块钱。”

王正根介绍,目前6个冷库已预定一空,再过两个月,每个库都是满满的。一个库一年租金1.5万元,6个库就是9万元。

“今后,每年村里将拿出冷库总收益的20%,用于发展村里公益事业;40%用于保鲜库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王正根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