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侧整齐的民居,白墙上张贴着文明标语,走进十林镇魏寨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呈现于眼前。
魏寨村东临湍河,下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现有党员49人,村民代表45人,谁能想到,魏寨村党支部连续3年被评为我市“五好党支部”“基层先进党组织”。
“我们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大多是老人、留守妇女和孩子,土地耕作模式就是‘望天收’,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260亩的河滩地,因地势原因无法耕种,闲置多年。”魏寨村党支部书记贾有伟说。
如何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村民收入?这个问题摆在村支两委面前。
方法总比问题多。“经过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的意见,两委班子运用‘四议两公开’这把‘金钥匙’,我们将1821亩土地流转给了恒祥丰肥业有限公司,由公司进行现代化机械作业,减少投入成本,使外出人员安心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更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而产生更高效益。”贾有伟说。
“我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出门打工不方便,家里的4亩8分地流转出去后,有了一年近3000元的收入,村子离街近,我到超市务工,老公又在外地开小货车搞运输,一年最低也要挣个6万元,这小日子还算富足。” 村民杨春燕说。
260亩闲置的河滩地,村支两委将其租赁给牧圣奶业有限公司,发展奶牛养殖,一亩地年租400元,又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贾有伟介绍说,租赁费作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10万元左右,全部用于本村公益事业,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交纳、通村道路路灯的安装、环卫设施更新等。
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才可以正常运转,村干部干事创业也有了底气,通过为村民办实事,树立了村级党组织核心地位作用,在外务工人员和留守家里的村民都有了定心丸。
“我在贵州干校油泵,家里的6亩地流转出去了,我也安心了,成立了一家校油泵公司,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开始想着带着乡亲们一块儿致富。”该村党员吕书松说。
“我是跟着松哥出来务工的,也有了一技之长,比在家种地强多了,村里还有十几个人都在松哥这里务工。”村民吕善炳高兴地说。
像吕书松一样,该村还有很多党员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给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创新党建引领方式,党组织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才会迸发出新的思维,让乡村发展得更好。”贾有伟说,“结合当前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大会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党支部及时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村民代表学习,通过学习,使党员进一步明确加强党建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采访中遇到了吕俊杰老人,他今年67岁,是村里的老党员,他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坐坐。“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年轻的时候学过建筑学,做过规划员,现在村里正在进行新村部建设,他主动参与新村部的规划和布局,及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义务帮着做规划。”该村副支书魏廷齐向记者介绍。
无独有偶,魏道向是该村正在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平时在村里接一些建筑工程的活儿,他致富不忘乡邻,捐款2万元给魏寨小学购买了学生校服和教师工装。
在乡村振兴中,魏寨村不断发挥着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加强宣传学习不放松,加强勤政为民不放松,把村干部勤政廉政纳入年终考核,并与中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目标一致,形成共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都能及时解决,受到全村群众的好评。
如今,魏寨村道路宽敞了,夜晚的有了路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外出年轻人安心务工,居家的老人安居乐业,邻里关系和谐,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魏寨村的群众正努力向前奔跑,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魏寨村新建的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