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开启贫困村致富路——十林镇景营村脱贫摘“帽”侧记

2020-11-16 10:47:14 作者:高 爽 来源:
分享到:

近日,记者在十林镇景营村看到,一条条水泥路从村里延伸出来,一幢幢民居整齐地坐落在村道两侧,绿油油的田野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眼前。

走进村子,谁能想到几年前,这儿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呢?

“近几年,我们村支两委班子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人员的带动下,转变思路、因地制宜,以多元化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带动村子整体发展,2019年我们村顺利脱贫。”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贺先说。

村庄面貌新 村民笑开颜

回忆起以前的村子,该村的几位老教师感慨万千:“几年前,我们村道路两旁堆满杂物,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乡村小路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好多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看这自来水哗哗地,我们再也不用吃井水了”……群众的心声是景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写照。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工作一开始,村支两委就从群众最关心的道路硬化、沟渠修缮、吃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几年下来,全村共修水泥路15公里,极大改善了村里的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积极争取项目,新建游园三处,配套设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等。

“村里的小学也进行了翻修,条件改善了,教学质量好了,我们也都愿意把学生送到家门口上学,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确实挺大的。”村民张大姐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共同努力治理环境卫生,大家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建言献策的多了,出钱出力的多了,说风凉话的少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带动快 群众有奔头

“村里之所以贫困,究其根本原因,关键​是没有致富产业。怎样增加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这是我们一直在解决的问题。”王贺先说。

经过与驻村工作队多次研究,该村成立了和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金融扶持、大户带动、能人帮扶”的产业扶贫引导,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条件和现实需求得以实现。

为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王贺先率先种植了梨树、桃树共60余亩,建了20多个蔬菜大棚,种了200多亩应季庄稼,吸纳贫困户在此务工。

贫困户孙福菊今年50多岁,患有慢性病,丈夫瘫痪,婆婆失明,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生活捉襟见肘。“在合作社干活,一天能挣60块,活还不累,照顾家里也方便,现在我依靠自己的劳动脱贫了,很满足。”孙福菊说。

村干部景林松的养鸡场有10000余只蛋鸡,贫困户董玉敏就经常在养鸡场里忙碌,每天几十元的工资帮她家里减轻了负担。同时,董玉敏的丈夫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自家养了20余只羊,种了20亩地,日子红火起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我现在又养羊、又种地,蛋鸡也养了100多只,有了自己的事业,干起活来劲儿也足了,去年我们家光荣脱贫了。”该村贫困户景自校笑着对记者说。

党建阵地强 脱贫有保障

近年来,景营村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到户到人。同时,全力做好志智双扶工作,每月开展评比活动,评选出环境卫生星、脱贫致富星、政策明白星,讴歌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弘扬脱贫精神,宣传致富能手。

走进贫困户王晓梅的家里,只见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物品被归纳得整齐有序,她已经连续几个月被评为环境卫生之星。据村干部介绍,王晓梅以前不太注意环境卫生,经过帮扶人员和村干部劝导,她开始转变,不仅把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净利落,还总跟着村干部去别的贫困户家里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打扫环境卫生。

王贺先介绍,全村共有党员35人,在家的有10余人,平时通过微信群加强学习,每月固定学习两次,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的村支两委班子;把党员分片,分包入户,通过进村入户的政策引导、项目帮扶等措施,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他们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产业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乡风文明,环境提升。“脱贫攻坚没有捷径可走,撸起袖子向前冲,一茬接着一茬干,只要把群众放在心里,绘就的幸福蓝图就一定能实现。”采访结束时,王贺先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