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珍 脱贫路上自力更生

2020-12-18 15:38:10 作者:马文涛 来源:
分享到:

66岁的张凤珍,患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40岁的儿子宁选,患精神残疾二级,母子看病就医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13岁的孙子宁鹏远,正读小学六年级。2017年,张凤珍家因病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脱贫享受政策;2020年家庭年收入预计可以达到5万多元。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再到衣食无忧,这就是发生在湍河街道十里铺社区脱贫户张凤珍家实实在在的事情。

张凤珍和儿子患病,几乎拖垮了张凤珍一家,本来生活就很艰难,巨额医疗费更是雪上加霜,家里全靠张凤珍一人撑着,孙子还在上学。

“得知她们家庭的情况后,十里铺扶贫帮扶责任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郭勇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在积极为其争取各项政策补贴的同时,逢年过节都会尽自己的努力,给张凤珍家送去自己准备的500元或1000元慰问金,并与2020年元月,为宁鹏远争取到特困供养困境儿童待遇每年总计11400元的补贴。”湍河街道十里铺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团奇说。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开展,2017年张凤珍一家,在各级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帮扶下逐渐走出困境,生活的改变也给她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要强的张凤珍暗下定决心,要靠自力更生改变家庭生活现状。

记者见到张凤珍时,她正在村里打扫卫生,2018年,湍河街道十里铺社区为张凤珍安排了村保洁员的公益岗,月工资1100元,务工奖补每年1000元;张凤珍自己又种植小麦、花生3亩多地,年收入4千余元;2020年,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她家每年获奖补1380元;张凤珍家土地流转1.3亩,每年奖补130元。

这一个个跳跃的数字,是一笔笔温暖人心的民生账本;这一项项务实的举措,是一串串驰而不息的铿锵脚步。而其背后,是张凤珍辛勤劳作的幸福笑脸,更是湍河街道全力落实扶贫政策,聚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

“感谢党的好政策,真是为我们家减轻了不少压力。”张凤珍激动地说。记者看着她们家干净整洁的小院,对这个身体患病,却不向命运低头的农村妇女充满敬意。在院内放着的一台洗衣机上印着“脱贫之星”四个红色大字,据张凤珍介绍,这是湍河街道办事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奖励她们家的。

“我常年患慢性病,儿子2006年又检查出患精神病,当时看病就花了十多万,家里什么收入也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村里组织村民给我们家捐了8000多元。到了2017年,党的扶贫好政策帮了我们的大忙,感谢党和政府,尤其是扶贫帮扶责任人,帮我们看病报销了百分之八十多的医疗费,生活开始好转,我也有了信心。”张凤珍感慨。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与村支两委一起,帮她们家解决了看病和小孩上学这些费用,联系乡镇和学校,安排宁鹏远在文渠实验小学上学,享受每生每学期400元教育营养改善补助。2020年秋季,又帮他办理了每生每学期寄宿生生活补助500元。张凤珍一家从2019年4月1日开始,被纳入特困供养特困户,每年可享受供养金5044元,今年张凤珍又承包了3亩地,现在家庭纯收入能达到五万多元,已经可以顺利脱贫了。”郭勇告诉记者。

“脱贫路上感谢所有的帮扶,但完全摆脱贫困还要靠自力更生。”张凤珍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从村保洁员、附近工厂临时工,再到承包3亩地种花生、小麦,她紧紧抓住了每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让原本濒临破碎的家庭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的贫苦户,如今的劳动致富新农民,张凤珍用一双勤劳的双手走出了困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我与村支两委形成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果。下一步,我们要加强拓展村集体经济,指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郭勇信心满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