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雪洁
夏集镇土质好,红薯产量高,自古以来就有做粉条的悠久历史,其红薯加工的粉条以独特的口感、韧劲远近闻名。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夏集粉条厂。空阔的晾晒场上,工人们正将一根根粘连着的粉条分开、抖散,让它们晾晒得更加均匀,一排排雪白的粉条在阳光下随风柔软地舞动。
“今天天气好,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粉条需要天然晾晒,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太阳光照好的时候,是晾晒的最佳时机。”粉条厂负责人李剑向我们介绍。
“猪肉炖粉条、大锅菜等等,这些常吃的家常菜,都少不了红薯粉条。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大人们置办年货最重要的就是做豆腐和漏粉条。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吃的滋味,却忘了做的艰难。”随行的一位同事,看到晾晒的粉条,颇为感慨。
“手工制作出来的粉条,整套流程需要18道工序,最后都要经过晾晒,晒干后才能进行包装销售。”李剑告诉记者,自己从2002年开始办厂,做粉条已经16年了,经过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粉条厂已经形成规模,并注册成立了邓州市鑫地实业有限公司。
如今,致力于生产有机、绿色、健康食品的鑫地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和红薯粉皮等薯类深加工,逐步建立了环保、透明的薯类制品产业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广大农户签订红薯种植产销合同,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七统一”。目前,该公司拥有安全无公害的红薯原料基地已超过万亩。
“我们村里本来就有种植红薯、制作粉条的传统,现在手工粉条也很受消费者欢迎,口感好,价格不错。我们种植红薯,根本就不愁销路。”高台村红薯种植户杨道健说,“把红薯变成粉条卖,效益比种植玉米高啊!”
“平时厂里用工,都会优先考虑我们这些贫困户。前一段家里急需用钱,还没等我开口,李老板就提前给我预支了3000元工资。跟着他们干,我很踏实。”谈起李剑夫妻,高台村贫困户杨新太很是激动。
走进生产车间,捞粉条的师傅像炸油条拨锅一样,用长筷子把粉条顺着锅沿,捞到一旁的凉水盆内,另一个人一边往锅里加凉水,一边把漏好的粉条往外拉。
“我们生产的红薯粉条,不需要任何食用增筋剂、食用色素等,粉条耐煮,富有弹性,味道纯正。由于红薯粉条主要依靠传统手工制作,工序多、成本高、利润低,红薯粉条销售相对迟缓。”李剑说。
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夏集粉条货真价实与诚信经营的理念,使得回头客越来越多,尽管粉条的价格有些高,认可和选择夏集粉条的客商也在逐年增多。
“这不,前两天北京客户打来电话,让我给他发物流呢。”李剑笑着让记者看他的微信聊天记录。
据了解,近几年我市在北京举行的京邓对口协作展销会上,夏集粉条一直备受青睐,鑫地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天之绿”“夏集” “吐噜粉匠”三个商标。夏集粉条已进入南阳、邓州各大超市,网店销售也十分红火,年销售额达百余万元。
“目前,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让粉条生产规范化发展,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走精细化之路,建无尘车间,对粉条进行真空包装。”面对未来,李剑满怀信心。
工人们在制作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