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评”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小杨营乡探索推行“三学三评”活动纪实

2018-09-07 21:44:41 作者:王崇顺 通讯员 肖威鹏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9月6日上午,小杨营乡东楼村为民服务中心会议室,传出阵阵掌声。该村“三学三评”暨道德讲堂活动正在热烈进行。

“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上台讲话,还得了5袋洗衣粉和1大瓶洗衣液。”刚刚被评为8月份“卫生之星”的东楼村贫困群众宋九召喜得合不拢嘴,“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这个季度再评个‘致富之星’。”

当天,小杨营乡17个村共有71户贫困户被评为“卫生之星”,56名帮扶责任人被评为“帮带之星”。

“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6月份以来,我们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三学三评’活动,即让贫困户学‘扶贫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富技能’,乡里组织评选‘致富之星、卫生之星、帮带之星’。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四,由责任组组长带领村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帮扶责任人等入户现场打分,评比结果在次月第一个周二的‘三学三评’暨道德讲堂活动上公布,对获‘星’贫困户和帮扶人进行奖励。通过实实在在的‘学’和‘评’,在全乡上下营造你追我赶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小杨营乡党委书记郑小涛告诉记者。

“学”得致富本领 “评”到脸红出汗

记者在郭坡村贫困户郭师明家走访时看到,他正在读《林果种植技术》,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旁边,还放着看了一半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册》。

“书是从村农家书屋借的,村里开展‘三学三评’,登记一下就能把书带回家。我想学种果树,多了解点扶贫政策,就借两本看看。”郭师明说。

据了解,除了从农家书屋借书,贫困户还可以参加乡里定期举办的“雨露计划”技术培训,学习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电工焊工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

9月6日下午,郭坡村贫困群众李桂兰正在自家院子里清理杂草。在上午的评选中,因院子里的这堆杂草,使她与“卫生之星”失之交臂。

“看别人当上‘卫生之星’,心里很羡慕,赶紧把院子拾掇拾掇,争取下个月咱也能评上。”李桂兰有些惭愧地说。

小杨营乡副乡长刘林义说:“‘三学三评’是我乡扶贫攻坚创新之举,一方面增强了贫困群众学习致富技能和扶贫政策的劲头;另一方面,帮扶责任人也感到了压力,大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为贫困户脱贫想办法。”

奖勤罚懒 促其知耻后勇

记者了解到,小杨营乡在开展“三学三评”过程中,规定对“不思进取、卫生较差、帮带不力”的贫困户或帮扶责任人,在全乡通报批评,并对该贫困户发放“小黑旗”;连续3个月收到“小黑旗”的贫困户,乡里将对其帮扶人进行问责。

此外,对发放“小黑旗”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来自同一个单位超过3人的,由乡政府对该单位发“小黑旗”通知函或由乡纪委对该单位(乡直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

小杨营乡组织委员刘平告诉记者,“三学三评”开展以来,以前村里一些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打牌的贫困群众,开始主动作为,或着手改善居住环境,或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或四处务工挣钱。

角门村贫困群众周进增,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里邋里邋遢的,用村干部的话说,“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在8月初的点评会上,村干部拿他家和“卫生之星”家庭作比较,激发其斗志。果然,回到家,周进增就托帮扶人找来一辆小货车,装了满满三大车,才把家里的废品清理干净。

如今,在小杨营乡,像周进增一样“知耻后勇”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智志双扶 物质与精神同步“脱贫”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精神脱贫尤为重要。小杨营乡通过组织贫困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推贫困户精神脱贫。

宋楼村贫困户宋海亭,妻子患有重病,家里有两个女儿。记者在他家看到,帮扶人宋海龙正拿着手机给他们一家讲述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刘交交背母上学的故事。

“我家是因病致贫,帮扶人给我讲解了医疗保障政策,很有用。我家俩闺女听了刘交交的故事,很受感动。”宋海停说。

东楼村贫困户宋九召,父母都80多岁了,今年春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行动不便,照顾双亲成了问题。在外打工的哥哥宋九迎二话没说,放弃外地工作,回家照看二老。“钱哪能挣得完,咱不能让别人说咱不孝。”宋九迎说。

走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贫困户家里虽说简陋,但整洁有序。贫困群众精神抖擞,见到帮扶他们的党员干部,热情地打招呼,让烟递水。记者联系小杨营乡4年,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着质的改变。

“脱贫攻坚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开展‘三学三评’活动,就是要让国家的扶贫政策更好地在基层落地生根。通过学一学、比一比、评一评,用力点‘痛处’,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让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脸红出汗,激发内生动力,迫使他们主动谋出路,及早脱贫。”郑小涛如是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