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夕阳红——“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侧记

2020-10-10 16:26:58 作者:肖晨曦 来源:
分享到:

庭院环境优美,房内窗明几净;三餐量身定制,荤素搭配考究;闲暇时下棋打牌看电视,生病时医护人员服务到床头……这样的晚年生活,对于腰店镇房营村90高龄的五保户房吉昌而言,是从没想到过的。

“自打俺住这儿后,不用自己动手做饭和洗衣,生活无忧,还有这么多老伙计陪伴聊天,日子舒坦啊!”在入住敬老院前,孤身一人的房吉昌,平日里孤独无依,如今,日常生活有专人照顾,闲暇就和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曾经孤独的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四集中”工作部署以来,该镇按照“一有两同四保障”标准,对三类特困群体分六种情形进行大排查,把符合标准的人员分别送到四集中场所托养、供养、托管和医养结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失能、半失能和全部分散居住特困人员无人照料、生活困难的难题。

兜底保障不落人

越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关注特殊贫困群体。该镇把特殊贫困群体兜底保障,作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举措,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4个工作专班,调动全镇之力积极推进“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

“你说这个政策我响应,平时家里干活忙,饭点不及时,大伯跟着我们生活也是干着急。住进敬老院之后,孝敬不减,生活还有人保障,大伯也该享享福了。”该镇焦林村的80岁五保老人尚同好的侄儿,得知镇里的“四集中”供养政策,到敬老院一看,主动联系工作人员,要求集中入住。

像尚同好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在该镇组织的多次摸底排查中,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的无自理能力、半自理能为和全部独居分散特困供养老人以及贫困人口中的其他人员数据,提供给各村脱贫责任组,镇、村干部结合,进村入户精准确定“三类人员”“六种情形”的底数。

目前,全镇“六种情形”人员663人,其中特困人员331人,重残人员172人,全部实现“四集中”,确保“应住尽住,不漏一人”。

享受美好新生活

“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谋划好、提高标准,从政策、机制、环境、服务上留住人,把镇敬老院和村幸福大院建成安全实用、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生活舒适的养老场所。”在“四集中”工作的推进会上,该镇党委副书记卢宇说。

镇敬老院功能落后、不完善,环境不理想;村幸福大院存在选址不准、布局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遗留问题,该镇联合相关部门对镇敬老院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投入资金56.2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和危改加固,添置设备,配齐可容纳50名特困人员生活必需的床框、桌椅和新衣被等,让特困人员进得来,留得住。

在幸福大院建设上,充分挖潜利用现有资源,建设赵楼、孙楼和夏楼村的幸福大院,分别利用学校闲置房屋、废弃老村部改建住房45间、增设床位68张。

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的敬老院和幸福大院内,入住的贫困群众,不仅吃饭和就医不愁,还能在专人陪护下进行康复训练,脸上有笑容,生活有尊严。

物质精神双“丰收”

“咱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清官,众多的清官里头,包公就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今天咱们讲的就是包公的故事……”走进该镇敬老院,大家齐座一堂,饶有兴致地听张玉阁给大家讲的评书《包公案》。

“张玉阁以前是个说书的,现在也是我们的供养对象,平时大家聚在一起都会发挥个人所长,有的拉二胡、有的唱戏,亲身参与娱乐活动,大家都感到晚年很幸福。”敬老院工作人员张化义介绍说。

精细的生活照料、定期的身体体检、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成了敬老院和幸福大院的标配,这里详细记录着每一位入住人员的生日、喜好、禁忌和他们的身体状况、慢性病史,经常为他们拍摄照片、录制视频跟家人进行互动,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丰收。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敬老院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特困供养老人提供更方便、温馨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让特困供养老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李宗万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