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记者在小杨营镇白庙村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了贫困户陈国玉家。只见门前的空场上高高地码着一垛花生秧,“这些都是陈叔一车一车从地里拉回来的。”市商业总公司驻白庙村第一书记安华清向记者介绍。
今年74岁的陈国玉,家有7口人,他和老伴、儿子和儿媳,还有三个正在上小学的孙子。他本人患有肺气肿,老伴患有肺心病,儿子患有高血压,儿媳曾患恶性肿瘤,通过治疗,目前儿媳的病情已稳定下来。这些年,为治疗一家四个人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陈国玉家因病致贫。
基于上述情况,2016年,小杨营镇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精准识别把陈国玉家纳入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行列。
不甘向命运认输的陈国玉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引导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算通过养羊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2016年,他从镇上买了一只波尔山羊母羊。
“大集体的时候我当过生产队长,在生产队负责养牛,学到一些牲畜养殖技术。”说起选择养羊的原因,陈国玉说,“养牛成本高,养猪容易得瘟疫,只有养羊风险最低,羊吃的草料在农村到处都是。”
2016年秋,陈国玉养的母羊产仔了,第一窝就产了6只,这下可把陈国玉高兴坏了,“从那以后,养羊致富的信心更坚定了。”
母羊产的仔,养大后公的卖掉,母的留下,养大后继续产仔。就这样,到2019年12月,陈国玉家的羊圈里,已经发展到了36只羊。“如果把之前卖掉的都算上,总共有四五十只了。”陈国玉笑着说。
为了降低养羊成本,每年夏收或秋收后,陈国玉就骑着三轮车,把村民们丢弃在田间地头的花生秧一车一车拉回来,整齐地码在门前,盖上塑料薄膜,冬季粉碎后喂羊。
在陈国玉家的院子中央,8只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羊崽,在围栏里欢快地蹦跳嬉戏。羊棚里收拾得干干净净,30多只波尔山羊有序地吃着料槽里的草料,院子里闻不到一点难闻的气味。
随着波尔山羊数量的不断增多,对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工铡草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在2018年6月,陈国玉购买了一台中型铡草机,但是难题出现了——连接铡草机需要三相电,而陈国玉家的线路带不动铡草机。
“镇里、村里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和镇供电所取得联系,经过协调,供电所很快就把三相电拉到了陈国玉家。”白庙村帮扶责任组组长张家凡告诉记者。
养羊每天需要大量自来水,而陈国玉家居住在村子南头,较为偏僻,没有通自来水。为解决这一难题,村里积极帮他协调,把自来水管道也通到了他家,解决了用水难题。此外,市里、镇里每年组织的养殖培训,镇扶贫办都会通知他去参加学习,掌握更多的养殖技术。
陈国玉爱羊,家里的每一只羊都是他亲自“接生”的,他了解每一只羊的脾性。2019年3月,一只母羊产崽的时候出现了“难产”,分娩了一夜也没有成功。“第二天天不亮,我就骑着三轮车,驮着母羊来到刘集街找兽医,当时只想着能保住母羊就行,没想到结果不但母羊保住了,还顺利生下了四只小羊。”回忆起这件事,陈国玉开心地笑了。
2018年,陈国玉被小杨营镇评为“致富之星”,并于当年顺利脱贫。“他脱贫后没有忘记其他贫困户,积极动员大家都跟着他养羊,他给大家传授养羊技术。”小杨营镇扶贫办主任肖威鹏说。
当陈国玉劝说同村50来岁的贫困群众宋某养羊时,宋某以“羊没处拴”为由拒绝。此后在陈国玉的多次劝导下,2019年初,宋某从陈国玉家牵了一只母羊回去养。“第一窝就下了4只,现在他在家里搭了羊棚,养羊的劲头儿越来越足了。”陈国玉说。
现在,村里人都亲切地叫陈国玉“羊司令”,把他当成养羊的专家。在陈国玉的带动下,白庙村已有8户贫困群众跟着陈国玉通过养羊增加收入,继而脱贫致富。村民周改勤家发展到了3只,宋中华家发展到了5只,发展最多的要数宋建中家,如今已达到了14只……
“陈国玉养羊脱贫,深深地影响并激励着村里其他贫困户。2019年,白庙村先后有5户贫困户通过养羊脱贫。”肖威鹏说。
在养羊的同时,陈国玉还种扫帚苗,用来扎扫帚和厨房用的刷子,他还会木工,制作椅子,定期拿到集镇上卖,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岁数大了,不能光闲着,身体容易闲出毛病,养羊既锻炼了身体,也能攒个零花钱,儿女们的负担也小些。现在政府有这么多的好政策,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陈国玉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众多脱贫群众朴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