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的日子比蜜甜”邓州:“后移民时代”移民生活剪影

2011-11-09 08:47:00 作者:王静会 卢云剑  赵光选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自从搬到新家后,当地政府热情地帮我们想法子、找出路,上致富项目。”日前,在邓州市刘集镇阮营移民新村,移民黄增军告诉记者,“有国家的好政策,有迁入地的好领导,我这新家的日子真是比吃了蜂蜜还甜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市共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30345人,占河南省整个移民安置数的1/5,南阳市的1/3,是河南省安置移民最多的县级市。如今,3万余移民已顺利融入新家。如何让他们实现快速致富,过上祥和幸福的生活一直是邓州市委、市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近日,记者深入邓州市31个移民安置点,实地感受了移民群众在新家的幸福生活。

坐上“致富大巴”

沿着平直的水泥马路,走过座座整齐的二层小洋楼,眼前出现一排排标准化厂房……

在都司镇蒿溪移民新村恒利针织厂,正在上班的移民闫春条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从淅川搬过来不到仨月,镇里就为移民建起了针织厂。我和爱人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挣到4000多块钱。”

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告诉记者,在后移民时代,对移民的扶持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系统工程,邓州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把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更高效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向移民倾斜。

为此,邓州结合移民实情,提出了“开发式移民”的长远计划。通过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移民群众寻找致富项目。成立帮扶活动领导小组,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定点培训班,印发完备的培训教材,组成“移民培训服务宣讲团”,巡回到各乡镇分批对移民进行培训,让移民群众尽快掌握当地的生产、种植、养殖、加工技术。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由专人负责项目建设和营销方面的跟踪服务。金融部门针对移民信用农户实行30万元以下贷款、免抵押的优惠政策。

目前,邓州已为移民举办定点培训班22期,20000余名移民群众接受了巡回培训。下拨1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移民点调整产业结构。为移民引入1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推荐及介绍致富项目210多个。

谈到在新家的发展前景,都司镇蒿溪村移民梅文全一下子兴奋起来:“结合我们老家的种植经验,明年我们计划发展300亩小辣椒和50个塑料大棚,交易市场也要在村西头同步建立。到时候你再来看看吧,俺移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享受“超邓州生活”

“俺刚来的时候,不会冲马桶,不会用煤气。今儿个,俺能熟练地上网,和在外打工的儿子聊天!”在裴营乡刘楼移民新村,40多岁的移民群众刘绪胜羞涩地对记者说。

在淅川县香花镇刘楼村老家,刘绪胜一家4口人挤在3间破瓦房里,抬头是大山,低头是石头,出门赶集得走十几里山路。“在新家可就不一样了!”刘绪胜高兴地说。如今,新村移民生活已成为众多邓州人羡慕的对象。

在邓州,31个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水泥主次干道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水电、照明、有线电视网线、互联网线、电话线配送到村、到户,高标准村部、学校、小超市、游园、图书室、医疗室、文化茶馆等一应俱全。并且移民新村多数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产业集聚区、靠近主要交通道路,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移民群众在安置地安居乐业。在十二五期间,邓州还将把全31个移民安置点全部建设成为电气化村。

“每隔一段时间乡里领导就来看俺,问寒问暖,还帮俺解决实际困难,就像俺的‘专职保姆’!”提及移民包户干部,张楼乡南王营村104岁移民老人王秀华拉住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移民群众搬到新家后,邓州抽调了4663名政治觉悟高、协调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的中层以上干部包户服务,实施“一对一”帮扶,全力帮助移民解决实际问题。2009年以来,邓州共为移民现场解决问题196件,为移民提供政策、法律、民事咨询2600余次。

吃上“文化盛宴”

“还是第一次听这么好听的越调戏,味道足,跟其他的戏不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演员,裴营乡移民孙天顺笑眯眯地对记者说。

听说开展舞台艺术送移民活动,邓州市越调剧团开着流动舞台车,将戏台搭在了裴营乡刘楼移民新村家门口。台上的演员们表演得投入,台下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俺经常来这里看书,从中可以学到一些科技知识。”在白牛乡周沟移民新村的农家书屋里,农民韦保东边说边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满足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邓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文化情暖移民心”系列活动,为每个移民新村帮建一个文化茶馆、一个新农村书屋、送一台戏、送一部投影仪、送致富信息,加大移民新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切实保障广大移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分享到: